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5-10-181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富美”桐庐谋新篇

  □本报记者 杨怡

  秋日午后,桐庐县横村镇针织产业园的生产车间内,缝纫机声此起彼伏,村民陈美娟手指翻飞,将一缕缕丝线缝制成了一件件成衣。“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6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日子踏实!”她笑着说。在不远处的莪山畲族乡,新开的“畲乡人家”民宿里,老板蓝大姐正忙着给客人端送当地的特色菜:“今年国庆期间都是满房,可给我忙坏了!”

  这样的场景,在桐庐农村随处可见。近年来,桐庐县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保持杭州市前列,城乡收入比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该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更是跃居杭州市第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桐庐县在富民增收道路上的不懈探索。

  为让富民增收有长效保障,桐庐县制定了农民增收、集体增收两个“3年行动计划”,从制度层面为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保驾护航。在整体发展布局上,按照“13832”思路,打造“县城—中心镇—重点村”1条T型发展轴,深化“横美两山”等3个跨乡镇片区组团和8个跨村片区组团建设,推进32个标杆项目落地,构建起“大镇带小乡、大村带小村”的发展格局。

  针对不同群体的增收需求,桐庐县精准施策,通过对照“帮扶、帮带、帮创”三大群体,摸清底数、分类归档,为每个乡镇制定“一镇一策”方案,为每个家庭建立“一户一档”清单。今年以来,桐庐县专项开发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364个,带动75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达2904元。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桐庐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该县依托1.8万名桐庐籍快递人,加快深化“快递回归”战略。截至目前,已累计招引项目169个,集聚关联企业385家。今年1-8月,全县快递关联产业营收达405亿元,同比增长28.5%。不仅如此,该县还组建了共同富裕共建联盟,投资30亿元,建设20余个乡村文旅项目。

  在中通农客数字农业工厂里,智能化的种植设备让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圆通黄金峡谷项目将自然风光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两个项目年销售农副产品均超亿元,让“快递资源”变为“富民资本”。

  桐庐被誉为“中国最美县城”。近年来,当地围绕打造杭州西部消费中心,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逐步打响桐庐旅游、桐庐民宿、桐庐味道等一系列品牌。特别是,该县自2023年承办杭州亚运会马术赛事以来,聚焦赛后利用、马相关产业引育等,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马僮村与开元文旅集团合作,建造“开元森泊·骑士酒店”;杭州马术中心引入的汗血马文旅项目“阿哈尔·捷金牧场”,更是在国庆期间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今年1-8月,桐庐县游客接待量、过夜游客增速分别位居杭州市第二位、第一位,连续3年入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

  “住上新房,喝上和县城一样的自来水,出门能坐公交,这日子和城里没啥两样!”在桐君街道浮桥埠安置小区,刚搬新家的村民方阿姨难掩喜悦。桐庐县通过空心村整治、中心村集聚、公寓房安置等模式,持续优化农民生活生产空间,同时推动市政环卫、城乡公交、城乡供水、渣土消纳、垃圾处置、污水治理等“六个一体化”改革,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实施相关项目26个,带动相关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87.4万元。

  在桐庐,“美丽资源”正加速转化为“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