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七色土 A06 2025-09-271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七色土

机杼声声传乡愁

  □岁月如歌 杨晓杰/文

  江南多纺织,户户织机响。

  海宁许村,像是被布匹裹着长大的。走在许村镇的乡道上,耳朵里总飘着嗡嗡的声响,那是织机在说话。空气里总混着淡淡的棉纱气息,闻久了,倒成了让人踏实的味道。

  我家老屋后面的厂房里,曾摆过4台剑杆织机。小时候,我常蹲在织机旁玩。母亲一按动开关,织机便“咔嗒咔嗒”地响起来,钢筘来回穿梭,把丝线压得紧实。我的眼睛盯着布面,梭子飞得比蜻蜓还快。我伸手想去摸那些刚织出来的布,总被母亲拍开:“小心,别被梭子弄破了手。”布匹在机器下方的滚轴上,一点点变粗,像慢慢胖起来的蚕。

  那时织的多是被面布,要用到彩色的丝线,织出来的布上有大朵的牡丹、凤凰、龙纹等图案。这些布多用于婚庆。夜里我睡醒,常听见织机还在响,母亲的影子投在墙上,跟着机子一高一低地晃。她说,多织一尺布,就能多给我攒点学费。

  十几年前,我在外地上大学时,老家有了全自动的织机,乡亲们称它为“电子龙头剑杆织机”。它的织布速度快了不少,声音也变成了持续的嗡鸣,不像从前那样一顿一顿的。以前一个人最多只能顾上三四台织机,有了“电子龙头剑杆织机”,一个人看管十台织机绰绰有余。

  这两年,我听同学说,家乡开始流行提花机,织就的提花布是专门做马面裙的。其花纹有云纹、有玄鸟,这些都是老辈人喜欢的,现在却为年轻人热衷和追捧。照看提花机的工人告诉我:“这花纹复杂,三分钟才织出一厘米。”她抬头笑着说,额头上沾着根白线头。

  说起马面裙,因其上窄下宽、形似古代城墙上的“马面”而得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其造型独特、色彩明亮,显婉约之美,又不失端庄大气,与现代女性追求的自由、洒脱相得益彰。如今,马面裙从汉服爱好者的圈层走向大众视野,很多年轻人爱穿马面裙。

  行走在许村的街上,随处能看见拉马面裙的货车。而许村小镇与马面裙的缘分绝非偶然。许村纺织历史悠久,清朝时便已是“桑林披野”,土布土绸交易繁华。1992年,创办了全国最大被面市场,成立海宁中国家纺城,被命名为中国布艺名镇。

  从一根纱到一个纺织小镇,再到一座纺织城,镇里的百姓在“咔嗒咔嗒”的织机声中,过上了幸福生活。

  今年秋天,我回了趟小镇,特意去参观了镇里的纺织非遗创意馆。里头摆着老式织机,也有新设计的马面裙。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一匹印花布上,影子落在地上,像幅画。馆里的老人正在教孩子穿棉线。我站在旁边看,忽然觉得,那些经线纬线,早把许村人的日子织在了一起,也把乡愁织进了每一寸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