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5-02-221 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村咖”何以历久弥香

  □本报记者 沈璐兰

  “村咖”,顾名思义,是指开在乡村的咖啡馆。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兴起,“村咖”的香味在绿水青山间愈焙愈浓。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超2600家“村咖”,数量居全国前列。非咖啡豆主产地的浙江,何以成了“村咖”大省?“浙”里“村咖”何以越来越香?

  “村咖”具有资源禀赋的包容性。“村咖”兜售的不仅仅是一杯品质上乘的咖啡,更包含了“一方水土一方咖”的独特魅力。浙江和美乡村享誉全国,千村千面、原汁原味的乡村让咖啡馆得以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每一处风景都是“村咖”独一无二的布景板。以安吉的“深蓝计划X Deep Blue”为例,这家由废弃矿坑改造的咖啡馆,凭借一池碧水与一方裸露岩壁,创下了单日最高售出8818杯咖啡的全国纪录。恰恰是这些独具风格的“在地性”,让“村咖”的颜值与格调有了更多期待,也使浙江的“村咖”得以跳脱出单纯餐饮场所的范畴,转而成为乡土美学的重要载体,让消费者在乡村流连忘返、去而复返。

  “村咖”具有多元发展的可塑性。如果将浙江的“村咖”比作乡村振兴的一棵树,那么“村咖+”的跨界融合便是其枝繁叶茂的根系。浙江的多家“村咖”出圈后,无一例外都在尝试跳出“卖咖啡”的单一逻辑,不断突破边界、探索“村咖+”的无限可能。无论是“咖啡+剪纸”,还是“咖啡+麦饼”,抑或是“咖啡+海钓”,“村咖”主理人们纷纷抓住多元化发展的契机,以创新为内核,以咖啡为媒介,串联起文创、研学、艺术等新业态,形成了“1+N”的乡村业态共生网络,以此反哺乡村旅游业发展,从而不断赋予“村咖”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村咖”具有天时地利的延展性。“村咖”长红的背后,归根结底是一股青年入乡发展的热潮。青年在抉择投身乡村创业时,往往会徘徊于“诗意的栖居”与“远方的召唤”之间。可以说,“村咖”的持续火热,为他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范例,极大地增强了内心的信念与决心。去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各地也相继出台支持青年入乡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变“单兵作战”为“集成发力”,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如今,“青年力量”已成为浙江的新标签,青年既有“仗剑走天涯”的侠者之气,也有“勇立潮头敢为先”的实干精神,他们擅长把新鲜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口碑,让“村咖”等新业态不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经济,而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持续引擎。

  浙江“村咖”走红的背后是一场乡土基因、青年创意与政策红利的交响,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诠释。当咖啡香从天荒坪蔓延至四明山,从钱塘江飘向东海边,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侧影——在浙江,乡村不再是城市的背面,而是承载诗意栖居的理想国;青年不再困于“北上广深”的单一叙事,而是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人生新篇。未来,在“乡村+”业态持续涌现之下,“村咖”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但相信只要坚守乡土本真、持续创新赋能、深化政策护航,这杯“浙江味”的“村咖”,必将香飘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