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4 2025-02-081 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要闻

“非遗”里的乡村年味

  □本报记者 沈璐兰

  2025乙巳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从气势昂扬的舞龙表演,到刚柔并济的余杭滚灯,从妙趣横生的皮影戏到炫彩夺目的乐清龙档,今年春节期间,我省各地纷纷以“非遗”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年俗活动。

  大年初三,长兴百叶龙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跨越山海来到澳门特别行政区西湾湖广场,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一场新春文化盛宴。“以前看到的龙都是金色、红色之类,粉色的龙舞特别新颖。”澳门市民王伟智观看完舞龙表演后点赞道。

  “表演中,现场观众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这让我们既兴奋又自豪。”长兴百叶龙艺术团副团长顾越告诉记者,长兴百叶龙由粉红色荷花瓣编织而成,收起是朵朵荷花,展开就变成一条巨龙,时而冲霄展现无畏,时而缠绵寓意祥和。“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舞龙,如今我们团在长兴设有9个基地,对舞龙感兴趣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可以学习龙舞技巧。相信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全世界都将看到不一样的中国‘非遗’。”

  春节假期,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为热门打卡地。馆内不仅推出了300余项“非遗”文创产品,还安排了“非遗”贺岁片展映、“非遗”年货一站式购齐等活动,市民朋友也可以现场体验杭罗织造等16个类别65项“非遗”体验课程,共享“巳时如意”的“非遗”魅力。

  余杭滚灯是一种融竞技、武术、舞蹈于一体的民间舞蹈,相传起源于南宋。由于它最早活跃于钱塘江北岸的余杭一带,故名“余杭滚灯”。前段时间,杭州市临平区塘栖古镇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一场以“非遗过大年”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在这里开启——不仅有直径1米2的大型古朴滚灯表演,还有在传承基础上创新的女子小滚灯,大小滚灯齐上阵,在锣鼓声中灵活舞动,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此外,崇贤花篮、乔司莲湘、高头竹马等“非遗”也纷纷亮相,在古建筑映衬下相得益彰,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作为江南皮影戏的代表,海宁皮影戏已有近千年历史。春节假期,海宁皮影戏团在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了演出。演出时,戏团成员巧手操控着幕布后的皮影人物,光影交错间,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跃然幕布之上。“多年来,我们不断吸收地方民间艺术特色,把海宁皮影戏打造为既有传统南宋遗韵又具新风的‘非遗’项目。”该艺术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春节期间,龙泉市推出了一系列以“非遗”为主题的活动。“正月初一,我们在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溪头村举办2025年‘乙巳蛇年正好来开窑’暨‘不灭窑火’新年第一窑开窑活动,60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千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正月初二到初五,在龙泉西街至三江口、留槎洲公园,百名‘非遗’传承人以不同场景不同形式展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等25个‘非遗’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龙泉传统年味。”龙泉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蛇年新春,之江大地年味浓郁。而这份浓厚的年味,也藏在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一个又一个“非遗”项目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更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们如同一股股清新的春风,吹拂着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让每一位浙江人都能深切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喜悦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