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4 2025-02-081 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要闻

浓浓文化味 悠悠乡村情

  □本报记者 张雅萌

  从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政府驱车,一路向西南出发,沿着笔直宽阔的鄞城大道,便可直达陈黄村。

  走进村里,一幅宜居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联排别墅整齐划一、整洁宽敞,绿树小河环绕房前屋后。再往东走,文化礼堂、幸福长廊、体育公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阳光温柔地洒在错落有致的村居上,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村道两旁,红灯笼高高挂起,与远处郁郁葱葱的碳汇林公园相映成趣。

  近年来,陈黄村坚持以文化赋能推动乡村发展,弘扬传承传统文化、重塑乡村精神风貌,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打竹板,笑开颜,我们是派驻鄞州的文化特派员。‘种’文化、育文明、促共富、展示美……”日前,在宁波市鄞州区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5“我们的村晚”的活动现场,这支由陈黄村文化礼堂选送的群口快板《我是文化特派员》节目,唱词押韵,节奏明快,在欢笑声中展示了文化特派员的日常,赢得了满堂喝彩。

  “文化礼堂作为村里的重要地标,自2018年建成以来一直是村民参加日常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采访当日,在村东口的文化礼堂前,记者见到了陈黄村网格员吴波云。作为文化礼堂负责人,吴波云告诉记者,礼堂建筑面积超1700平方米,共有三层,内设喜宴大厅、健身房、颐乐堂、志愿者服务站等多个功能室,周边则配套了拔河训练基地、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功能场所,能有效满足村民日常文化活动需求。“就在去年12月底,陈黄村文化礼堂正式入选2024年浙江省金牌五星级文化礼堂。”提起这个,吴波云难掩喜色。

  “目前,文化礼堂实行‘1个专管员+N个志愿者’的共同管理模式,由一名专职管理员统筹,志愿者以分层包干、分室管理的方式,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和日常运营。”吴波云说,目前,在文化礼堂的带动下,陈黄村创新培育长廊清爽、老有所乐、青年宣讲等8个志愿服务项目,成立戏曲队、龙舟队、舞蹈队等多个文体团队,承办多场区级以上活动,营造“一家亲”的和谐氛围,进一步提升村庄的文化影响力。

  说起陈黄村的文化特色,就离不开“赛龙舟”这项传统“非遗”赛事。陈黄村所在的云龙镇龙舟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之称。在云龙镇出土的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云龙当地的先民就已在河中划舟竞赛。目前,全镇共有龙舟80多艘、龙舟队伍27支。

  如何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进一步扩大品牌流量、提升经济增量?“在派驻到云龙镇后,我以结对帮扶为契机,立足当地龙舟文化资源禀赋,创新实施了‘羽人竞渡’龙舟文化品牌培塑项目,并积极参与举办2024中国·宁波(鄞州)-保加利亚·鲁塞市龙舟友谊赛及相关展陈,推动龙舟文化出新出彩出海,让更多人于尺幅之间感受千年风俗。”省文化特派员、省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余涤非说。

  “由一艘龙舟延伸开来,当地政府聚焦青年村民健身需求,聘请残奥会冠军黄成培训农村草根龙舟队。针对村里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村里还与学校教师联合设计‘羽人竞渡’课程,面向中小学生开设龙舟文化课,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云龙镇党建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徐佳莹告诉记者,余涤非还亲自为孩子们讲授龙舟历史文化知识,助力龙舟文化传承。

  “让农村人过上城市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是陈黄村的发展目标。”陈黄村党委书记叶剑飞说道,如今村里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采用的乡村共富“五小工作法”成为鄞州基层治理的生动案例,并在宁波市示范推广。“作为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陈黄村将继续围绕生态优先、文化赋能、村民共富的理念,立足村庄建设实际和村民现实需求,重点打造产业、低碳、治理场景,提升完善风貌、邻里、文化、健康、交通、智慧场景,以文化为重要抓手,助推未来乡村建设和村庄治理协同发展。”叶剑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