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4 2025-02-081 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要闻

“政企村农”共建和美乡村

  □见习记者 张枥元

  日前,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谢径安传化植物科学中心迎来了一群“红领巾科学家”。孩子们踮着脚尖,透过生物育种实验室的玻璃窗,惊叹组培瓶中“克隆植物”的神奇;智能播种催芽室内,每小时12万粒种子精准落盘;数字种苗工厂里,2800万株嫩苗在LED光下舒展新叶,仿佛一片荧光绿海。最令孩子们雀跃的,是番茄生态农场的采摘体验——27种来自全球的新奇番茄挂满枝头,金黄的“太阳吻”、深紫的“黑珍珠”,咬一口汁水四溢。“原来番茄也能这么甜!”小队员们举着番茄,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春节期间,谢径安的活动很多,除了‘一粒种子的旅行’实践活动,还有谢径安番茄品鉴会,和村里的迎新纳福活动。”传化集团农业品牌负责人贾祺满脸笑意地介绍道,谢径安·传化农创村举行了浦阳谢径安第二届迎春年味节系列活动,从“村晚”的文艺演出到“村福”的对联送福、“村集”的年货市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年味特色主题活动接连上演,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谢径安村升起浓浓年味,既有土灶柴火饭的质朴醇香,又有“科创+农创”的新潮碰撞,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织出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或许有人好奇,“谢径安”究竟是何许人也?其实,它并非人名,而是由浦阳镇谢家、径游、安山三个行政村联合起来的一个响亮“品牌”。浦阳镇镇长郭建达感慨万千:“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要想美好‘三农’图景变为现实,‘政企村农’四方缺一不可。谢径安项目一改以往各行政村单打独斗的老模式,‘政企村农’紧密联合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咱们身后的农创中心,里面有谢径安三村共用、‘政企村农’四方共享的办公、教育、创业服务场景,高效、高质、高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激活了浦阳镇的发展动能。”

  走进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自2023年10月建成一期并启动运营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4年9月,项目已直接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3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超300人,公益活动更是惠及群众1.1万人次。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村民实实在在的幸福。

  “你瞧,那边就是去年1月建起的‘传化慈善大棚’。”贾祺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大棚介绍道。这个大棚项目不仅为谢径安及周边村庄的困难农户提供免费的种植场所,还提供从种到销的全面指导,包括统一生产设施、种苗繁育、农资供应、农技指导、农机服务、渠道销售的“六统一”服务。困难家庭根据订单进行生产,收益全部归家庭所有。

  走进“传化慈善大棚”,只见一片绿意盎然,各色番茄硕果累累。自项目启动以来,在谢径安10户困难家庭的辛勤劳作下,番茄种植大丰收。如今,该慈善大棚已扩展至10亩,参与户数增加至14户,换季作物也变成了黄瓜。据了解,每户困难家庭预计可增收近2万元/棚。

  “为了激励大家,慈善大棚还设置了荣誉榜和流动红旗呢!”贾祺笑着说。1号家庭的朱小娟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她们家的产量每天都是最多的。还有蒋士浩老人,虽然已年过七旬,但依然坚持每日劳作,还乐于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与大家分享。

  去年7月,浦阳镇全民艺术学堂正式落地。舞蹈、戏曲、花艺、美妆、摄影、二胡、书法……令人“挑花眼”的课程,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与兴趣爱好的乡亲们的需求,已有超1000人次受益。走进学堂,学员们或认真听讲,或动手实践,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李阿姨是径游村村民,参加戏曲班后就爱上了唱戏。“我们的金老师,那可是专业极了!我不仅学到了戏曲表演的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她一边比画着戏曲动作,一边满脸笑意地说道。

  “未来5年,村集体经济年平均营收预计可在2021年65万元的基础上增加10倍,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3.5万元翻一番。谢径安的‘政企村农’共建的创新模式是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为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借鉴。”郭建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