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造梦乡村 处处生“花”
![]() |
□本报记者 杨怡
“高材生”“海归”“企业高管”……在“80后”沈燕的身上有过很多标签,但当记者问她,最值得称道的是哪一个?沈燕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五个字——乡村造梦师。
2019年,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的“禹上稻乡”共富项目在永安村启动,自小在永安长大的沈燕,萌生了“要不要回村发展”的念头。经过学习和准备,两年后的夏天,沈燕毅然辞职回到家乡“造梦”。
如今,永安村在“乡村造梦师”团队的助力下,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5万元,水稻亩均收益从过去的2000元提高到如今的6000元。
如今,“闲不住”的沈燕又开始了新谋划。去年10月,通过余杭区的考核,沈燕从“乡村造梦师”蜕变成为该区下陡门村的“职业经理人”。
“永安村与下陡门村相毗邻,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尤其需要突出差异化。”沈燕说,最开始的两个月,她通过搜索资料、走访调研,对下陡门作了初步了解。
如何让更多的人看见下陡门村,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沈燕以前期调研为基础,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步推进市场、销售与管理三方面工作。
乡村经营之路有千百种走法,但归其根本,品牌无疑最具“造血”功能。“要打开下陡门村强村公司的市场,培育村子品牌,离不开新媒体的助力。”沈燕依托村内原有公众号,撰写了十余篇宣传推文,最高阅读量达4000多。
“舞台”初具雏形,沈燕便马不停蹄开始谋划起流量变现的尝试。“哪家的酱鸭做得好吃?哪家有闲置农房?通过走访,我和团队对村里各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盘点。”沈燕说,依托在“禹上稻乡”的销售经验,开展了“年货节”“野堤雅集”等多个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近40万元,初步打开了销售渠道。
其中,“野堤雅集”尤为值得一提。“当时为了宣传推广,我们启动了村庄抖音号、视频号、微博等多个平台,我自己撰写文案,拍摄了6条视频。很幸运,所拍视频几天内就获得了超50万的曝光量,还冲上热榜,吸引了一大波游客。”沈燕说,宣传的红利摆在眼前,村民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出镜的、帮忙打光的、提供场地的,大家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来帮忙。沈燕也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拍摄了2条村庄宣传视频,目前总播放量已超5万次。
品牌化经营的本质,是以市场营销为手段,实现乡村价值的超常规递增。这种经营并非满足于物质产品的溢价销售,更是给予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满足。因此,往往常人不以为然的乡村资源,在经营者眼里,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下陡门村自然风貌的多样性,便是如此。“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不仅汇聚了多条公路、多方活水,还有着百年樟树、矿洞等资源,禀赋优越。”沈燕说。
在乡村运营过程中,沈燕还发现不少来过下陡门村的网友都自发给村子冠上了“实景漫画村”“童话村”的美誉,村里的自然环境特别受搞艺术的人赏识。借此,沈燕与团队成员为下一步的运营定下了主基调——以下陡门村的美景、美食、美物为主线,加大艺术乡村建设力度,打造童话乐园、漫画游线及艺术空间。
“漫画实景·艺术陡门”项目在下陡门整盘“棋局”中尤为重要。“这个项目主要以小体量的公共空间介入,将水乡稻田自然景观与周边的水系、河岸、建筑、廊桥、林田有机组合,再以下陡门村颇具特色的山、河、田、林、湿地、铁路和建筑为多彩载体,打造约12公里长的漫画实景游线。”沈燕说。
据介绍,该项目还将以“艺术引领+全链参与+全领域进入”的模式,给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和农副产品,以此营造艺术世界和原乡生活无缝衔接的艺术村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