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梦佳:以“数”为翅 放飞梦想
![]() |
□本报记者 杨怡
走进位于桐乡市石门镇的华腾集团石湾猪舍,仿佛置身于公园之中,几乎寻不到饲养工人,舍内毫无异味污水,透过全透明玻璃门窗,只见一排排小隔间里住着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猪侠”,个个看起来幸福指数都很高。这个智能化“花园式”养殖场的背后,是华腾集团CEO沈梦佳对数字养殖的坚持与热爱。
沈梦佳是一名“95后”,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对农业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而海外留学的经历,让她对农业现代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然离不开数字。”沈梦佳说,近几年,华腾集团循着数字化的主线,通过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智能设备与系统,实现生猪无人化、智能化养殖。
“小猪出生第5天就会戴上这款智能生物耳标,耳标会对它们的体温、状态等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沈梦佳拿出一个耳标对记者说,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便会发出警报。
沈梦佳手中这款耳标由华腾集团自主研发而成,耳标内置数据识别芯片和供电系统,从投入使用开始,一直在不断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重量却不断减小。
“最大程度降低耳温与肝温的误差值,是我们现在正在攻关的技术难点之一。”沈梦佳说,智能耳标还能实时监测追溯生猪存栏、出栏、定位,实现养殖场内一猪一码,为每头生猪建立成长档案,实现从保育、出栏、售卖、屠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让每一头猪都能通过数据进行实时溯源。如要在上万头生猪中寻找到其中一头,也不用依靠人力,只要输入耳标号,对应的生猪耳标就会闪烁,实现精准定位。
除了这些小小耳标之外,养殖区内几个正在巡检的机器人,也十分吸引眼球。
“它能实时调整自身高度,收集与生猪实际感知更为接近的环境信息。”沈梦佳笑着告诉记者,其实,在华腾集团,机器人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譬如,过去生猪打疫苗需要3—4个工人合力才能完成,不仅费时费力,且生猪在注射过程中还可能反抗,针头一旦断留在体内,就会直接影响猪肉品质。而现在使用的无针注射机器人,在生猪喝水的间隙,就能精准无痛地对生猪进行压力注射。“一台机器人一天能搞定几百头猪。”沈梦佳说。
数字化养殖还体现在方方面面。猪舍里一根根从天而降的水管,是供生猪喝水的节水碗,猪只要用嘴巴一拱,就能自动出水;自动投喂系统,能根据每头生猪的生长状况、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进行饮食搭配和喂食数量的精准调控;冬天有地热加温,夏天有空调降温,不需人工干预,猪舍温度常年保持在18℃—22℃。
在华腾集团石湾猪舍,记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有了数字赋能,养猪变得更省力。“在我们这里,大约3个管理人员就能管理好上万头生猪。”沈梦佳说。
眼下,华腾集团正在对机器人的激光雷达、AI识别、疫苗存储等功能进行升级。沈梦佳说,目前的注射机器人,在注射精准度还有待提升,而不同种类的生猪疫苗储存条件也不尽相同,有些需要冷藏,有些需要冷冻,有些要单独储存避免污染……华腾集团正根据生猪全生长周期中所需全部疫苗的储存特性,对疫苗机器人进行储存功能的开发与升级。
谈起未来,沈梦佳的信心更是溢于言表。“数字化是未来趋势,潜力无限。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年轻人要走在前面,并且要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