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七色土 A06 2023-11-251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七色土

晒谷场

  吴渭明\文

  老家村子里曾有一块晒谷场,在吴氏宗祠的东边,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村里最大的一块空地,也是村民进出村庄的必经之路。

  这块晒谷场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深刻,每次回到老家,路过此地,脑海里总会涌现出一片金黄色的稻谷铺展在大地上的画面。曾记得,每年“双抢”前,村里都要对其进行一次“体检”,修修补补,开镰前,晒谷场总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紧缺,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看到晒场上躺着的金黄色稻谷,村民才会有几分安全感。 

  留在记忆里的晒谷场不仅仅是晒谷,还有很多温暖的回忆。那时候,晒谷场用现在的话说是全村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是村里社员开大会的地方。平时,大家都爱往那边跑。冬天,年纪大的人会拎着火熜在那晒太阳,我们小孩每天吃罢晚饭,碗筷一放,嘴里食物还未咽下,便往晒谷场跑,踢毽子、摔三角牌、捉小狗,追追打打,撒野作欢,真是其乐无穷。可以说,我童年的很多时光是在晒谷场上度过的。

  记忆中,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晒谷场最热闹的一天。这天,吃过早饭,男女老少都会涌进晒谷场,大家穿着新衣新鞋,带着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女孩子们踢毯子,跳牛皮筋,男孩子们放小鞭炮,成年男人则会参与一种趣味比赛,比谁毽子踢得远……

  晒谷场除了晒稻谷、麦子、黄豆和茶籽,还是露天放映场。只要村里放电影,我都会早早地把凳子搬到晒谷场上,抢占有利位置。《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南征北战》《上甘岭》,还有《奇袭》等影片,都是在这儿看的。 

  这片晒谷场,还是我们读书时的操场。每天上午,100多名中小学生集中在此做广播操,上体育课时会安排滚铁环、拍皮球等。晒谷场的北边,是我读初中时的教室,我清楚记得,当时狭窄的教室里摆放着三排共十几张课桌,我们每天都要从晒谷场走过,然后跨过几个台阶进入教室。如今,50多年过去了,我还常常会梦到在这里读书时的场景。

  晒谷场最让我难忘的,还是48年前、也就是我18岁那年,当时我胸前戴着大红花,穿着一身崭新的绿军装,在阵阵锣鼓声中,在乡亲们的拥簇下,从晒谷场踏上从军路。

  如今,晒谷场消失了,但留在我心底的一些美好往事却怎么也不会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