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七色土 06 2023-10-281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06版:七色土

秋冬话红薯

  □乡村美食 项伟/文

  小时候,家里的粮食总不够吃,于是,既可当饭又可当菜的红薯,就成了饭桌上的常客,煮着吃,烤着吃,或做成薯条当零食吃。这种被古人推崇的“熟食如蜜,味似荸荠”的粗粮,填饱了肠胃,温暖了岁月,深深地烙印在我记忆深处。

  那时,农村人做饭用的都是土灶、铁锅,烧的是干柴。每次煮饭前,母亲都会将红薯去皮,切成小块,与米同煮,这样既可节省粮食,煮出来的红薯饭也格外的香甜可口。吃剩下的红薯饭就着锅巴捣碎,加水小火咕嘟一会儿,“红薯锅巴粥”就好了,配上一碟咸菜,香甜、爽口且养胃,能把肠胃安抚得熨熨帖帖。

  母亲做饭,我一般会帮着烧火。灶膛前的温度较高,天热时固然有些受罪,但到了冬天,烤火却成了一种享受,暖洋洋的,比晒太阳还舒服。之所以抢着烧火,是因为还有个小福利,就是方便烤红薯。灶烤红薯很简单,趁着灶膛里的炭火将熄未熄之际,投几个半大不小的红薯进去,用红红的炉灰掩盖,不用刻意算时间,在外头和小伙伴们玩得饿了,随便什么时候扒开灰,外焦里嫩、喷香甜糯、冒着热气的烤红薯就可吃了。

  在灶膛里烤红薯,远没有在野外和小伙伴们用“灰堆”烤红薯来得更好玩、更刺激。在我的家乡,儿时秋冬时节的田野里,到处都有“灰堆”。所谓“灰堆”,就是农民将田地里作物收割后残留的根茎叶及枯草、藤蔓等堆在一起,拍上厚厚的灰土,做成的圆锥形土堆。事先将枯枝败叶点燃,压上灰土后让其在半缺氧的状态下缓慢阴燃。这样的“灰堆”能燃上好多天,最后烧制而成的灰土呈褐色或黑色,是很好的有机肥。当然,我们小孩并不关心“灰堆”的用处,只知道它可用来烤土豆、红薯。在“灰堆”的侧边挖个洞,挖到能看着红的“炭火”就罢手,扔进去几个从家里偷拿来的,或在田地里捡的红薯、土豆、芋头等食物,再填回灰土,等着就好了。

  一般来说,芋头熟得较快,而块头较大的土豆、红薯则慢些,不过还是得留意时间。有好几次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嬉戏、追逐,玩得忘了时间,回来扒开一看,“宝贝们”全被烤成黑焦炭,只能干咽口水。不过,只要把握好时间,“灰堆”里烤出来的红薯、土豆,确实比自家灶膛里烤的更好吃,因为掺杂着一股泥土、草根等被烤焦后所特有的芳香味儿。

  在那时的农村,还有一种用红薯做的小零食——砂炒番薯片,也深得大人小孩的喜爱。大致的做法是,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约拇指宽的长条状薄片,置蒸笼里蒸个七八分熟,再放到太阳下晾晒,晒干后倒在大铁锅里,和着黑砂,翻炒至焦黄色,“番薯片”就算做好了。这种“番薯片”有股焦香味儿,口感嘎嘣脆,可谓百吃不腻,闲时抓一把放在兜里,边聊边吃,别提有多惬意了。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红薯也淡出了很多人家的餐桌,很多孩子甚至都没吃过蒸红薯、烤红薯,更别提拥有“烧土灶”“灰烤红薯”之类的农村生活体验了。而在我的心底,那甜甜的红薯,永远都占有一席之地,它就像那冬天里不灭的炭火,伴着我度过了一个个寒冷的日子,于世事的风霜中,焐热了生命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