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
朱友民
□人生读本 朱友民/文
每当过节,我都忍不住想起母亲。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村妇女,没读过书,却始终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我清晰记得每当我把奖状拿回家时,母亲都会乐呵呵地亲手将奖状糊在家里最显眼的壁板上。
1982年,我考上高中,可父亲认为村里以前几个高中生都没能考上大学,我也不可能考上,就以家里没钱供我读书为由,暗地里帮我找了一位竹编师傅,想让我学竹编。但母亲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她告诉父亲,儿子能考上高中,不是负担,是她的骄傲。为了打消父亲的顾虑,她向父亲承诺,我的读书费用由她一人来负责,不需要父亲离家赚一分钱。在母亲的坚持下,父亲才勉强答应让我上高中。
我读完高中,如愿考上大学,在这7年里,母亲兑现了她的承诺。她不怕苦、不怕累,靠砍柴、割草、摘茶叶,供我读完大学。那些年,我回家时邻居常告诉我,母亲时常躬着身,一天来回走几十里路,上山砍柴、卖柴,还时不时要忍受父亲的怨言,告诫我一定要好好读书来回报母亲。
母亲很传统,却丝毫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母亲因为晕车,当年都没能来城里参加我的婚礼,但在我女儿出生时,她却主动提出到城里帮我带孩子。那年,我带着60多岁的母亲第一次坐长途汽车,她一路吐了10多次。在城里带孙女时,虽然言语不通,但她能通过肢体语言,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母亲非常疼爱她的孙女,有时孩子睡着了,她都舍不得离手。
母亲很坚强,心里总是先想着别人。为了不影响我工作,母亲历经的两次生死劫难,她都叫家里人瞒着我。第一次,母亲在老家二楼平台上收稻谷时不小心摔下,足足躺了一个多月才能下地。还有一次,母亲因劳累过度,在喂猪时,头朝下掉进2米多深的猪栏里,又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
我在外地工作27年,唯一一次让我因为她向单位告假,是她在2015年生命垂危之时。那年6月26日晚,家人打电话告知我,母亲恐怕不行了。次日凌晨我回到老家时,母亲已处于半昏迷状态。我和家人立即将她送到医院抢救。通过7天人工呼吸机的支持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母亲顺利摆脱了呼吸机。身体略有好转后,为了替儿女省钱,母亲坚决要求出院回家。
看到母亲一顿能吃一碗稀饭,一次能吃一个火龙果了,我心中暗喜,坚信会有奇迹出现。7月19日,母亲让我先回单位上班,我答应她再过5天等休息日再回去看她。不曾想,7月21日凌晨,母亲走了,享年85岁。
母亲的为人处事,乐观向善,让我受用一生。母亲将永远活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