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七色土 A11 2020-08-291 2020年08月29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11版:七色土

做一个有“粮”心的人

  □大地风情 刘文婷\文

  农村出生的孩子,只要亲近过土地的,对粮食都会格外爱惜。

  南方的稻田,可以种两季。种早稻的时候,春寒料峭,人们鼓起勇气把双脚插进田里,一股寒意从脚底直钻脊背。女人们折叠身子,不一会儿,每个人的屁股后面都排了一个秧苗长队。会有专人挑着簸箕,在田埂上飞奔,将秧苗分散到田里。男人们分列站立,在他们飞速后退的同时,一排排水稻便立起来。

  泥土柔软,是水稻赖以生长的家园,也是许多虫子的天堂。干农活的人,腿和手臂被咬得大包小包是常有的事。我最怕的是蚂蝗,它们会悄无声息地钻进你的腿肚里,如果你着急把它往外拔,它会越钻越深,你得用稻草轻轻地往下搓,它才会掉下去。

  水稻种下,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等着收获了,需要的工序还多着呢!耘田,除稗,观察水量,杀虫,治病,同时还要准备好下一季的秧苗。水稻需要精心呵护,每一步都马虎不得,看到它们由嫩绿转青,再转黄,一粒粒粮食变得饱满,颤颤地摇晃在枝头,稻子才算成熟了,收割的日子便到了。时间紧,任务重,这个当口是农人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喜悦的日子。

  天蒙蒙亮就起身,年轻力壮的负责扛打谷机,个子高的挑萝担,小孩子拿镰刀。伴随着“沙沙”声,金黄的稻田露出光滑的“肚皮”。等负责打谷的人踩响打谷机,整个山谷都回响着“咕咕”声。一边踩,一边打,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打谷的人顾不上擦,眯起眼皱起鼻子尽量不让它流进眼睛,实在受不了就用肩膀揩一下。一天下来,与稻穗亲密接触的人,手上、腿上、脸上到处都是浅浅红红的割痕,又疼又痒。分离出来的稻谷,一担一担往回挑,那时候十三四岁的哥哥已经和爸爸妈妈一起承担了这个光荣的任务。一天下来,肩膀肿了,第二天,磨破皮了,再往后,才会慢慢结茧,稚嫩的皮肤也就习惯了沉甸甸的萝担。早稻收割的时候,暑气最盛,太阳像一口倒扣下来的铁锅,可谁也无法冷却蒸腾的劳动热情,几天工夫,手臂腰背都晒脱皮了。

  稻谷最后变成香喷喷的米饭,中间还有复杂的工序。晒干的稻谷先用风车车一遍,将秕谷分离出来,再挑去碾米房,碾好的米再用风车除去米糠。农民是不会浪费这些糠的,它们是鸡鸭鹅猪极好的饲料。

  收完早稻种晚稻,种田的人总有忙不完的农活。南方梯田多,很难实现机械化。每一粒粮食端到我们的面前,这中间都经历了农人无数次辛劳,流淌过无数汗水。想到这些,我默默地看着儿子将碗壁上的饭刮干净,将最后一粒饭拨进嘴里,一如当年我的母亲,这样微笑地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