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产业 A03 2025-11-081 2025年11月0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产业

一颗瓯柑焕新生

  这些天, 温州三垟湿地的瓯柑园里,青翠饱满的瓯柑缀满枝头,静待丰收。

  近日,《温州市瓯柑保护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通过,这是我省首部针对特色水果的综合性保护法规,也是践行特色种质资源保护的地方实践。

  一颗瓯柑,温州为啥要为它立法?这部法规又将如何守护这份千年“柑”甜?

  千年名果的沉浮

  瓯柑之味,甘苦交织。初尝时微微苦涩,回味却清甜绵长。

  “橘出温郡最多种,而乳柑推第一。”在世界首部完整的柑橘专著《永嘉橘录》中,早已写下温州柑橘业的盛名。据了解,历史上温州有27个传统柑橘品种,唯有瓯柑穿越时光,留存至今。

  “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宋代诗人叶适的诗句,勾勒出当时温州柑橘遍植的盛景。以“瓯”为名的温州,有着2000多年的柑橘种植史,而瓯柑作为温州的地方特色柑橘品种,具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元明清时皆被列为朝廷贡品。而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道出其食药同源的特性。

  温州不仅有着“瓯柑之乡”的称号,还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瓯柑栽培国家标准”两张金名片。温州依托瓯柑这颗千年名果,衍生出了瓯柑加工产品、瓯柑文创产品、瓯柑主题旅游。

  瓯柑的发展也经历了起落浮沉。20世纪90年代,全市瓯柑面积约3万余亩,后来受市场价格波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度萎缩至不足2万亩。

  由于种植空间受到挤压,加之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传统、龙头企业缺乏等问题,瓯柑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温州目前的瓯柑多为散户种植,销售形式也比较单一,以鲜果销售为主。”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果树研究室副主任宋洋介绍。

  目前,温州的瓯柑主栽品种为瓯柑(原种)、无籽瓯柑以及少量的青瓯柑,分布在瓯海、乐清、永嘉、瑞安等地。据统计,至2024年底,温州有瓯柑栽培面积3.3万亩,年产量4.1万吨,年产值2.6亿元。其中三垟湿地作为核心产区,是种植规模最大、效益最高的瓯柑主产区。

  “瓯柑在众多柑橘品种的竞争中虽然有起起落落,但经久不衰,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可见瓯柑在温州区域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瓯柑筑起“保护墙”

  作为温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和重要文化符号,瓯柑具有独特的经济、生态及文化价值。这些年,加强对温州瓯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经形成了社会共识,声量越来越响。

  为振兴瓯柑传统特色产业,擦亮“瓯柑之乡”金名片,近年来,温州市在瓯柑的品种选育、标准制定、品牌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出台一系列扶持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政策:2019年编制《温州瓯柑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20-2030)》;2021年,创建总投资5亿元的环大罗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提出“六个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温州市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着力实施龙头带动、品牌推动和强链计划,激发瓯柑产业内生动力,从农文旅融合和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促进瓯柑产业发展。

  为加大瓯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从源头上保护和发展瓯柑产业,温州梳理现行上位法,并从地方立法的精准度出发,为瓯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护航。

  “我们着眼于瓯柑产业的现状、困境和发展前景,将保护和发展两件事作为整体,进行立法考量。”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张胜海介绍。此前,温州市人大联合多部门,深入瓯海、乐清、永嘉等成规模的种植产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前往杭州、诸暨等地考察龙井、香榧等农产品的立法和产业发展情况,学习借鉴各地经验。

  立法让瓯柑焕发新生

  “瓯柑承载着温州人太多的情感,《条例》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保障作用,促进瓯柑这一当家品种的保护和发展。”张胜海介绍,《条例》为瓯柑的产业发展设置了“1+4”的制度支撑,还规定由政府和部门制定4个制度性文件,旨在破解瓯柑种植区与种质资源保护、瓯柑产业链延伸不足,瓯柑文化传承发展瓶颈,瓯柑保护责任落实等问题,为瓯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撑腰”。

  发展瓯柑产业,首先要给予空间。《条例》聚焦种植区保护提出分级分区保护机制,为瓯柑发展划定了保护红线。比如,针对种植规模的缩减设置了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种植空间不解决,瓯柑的发展几乎无从谈起。”张胜海介绍,稳定的种植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条例》通过深入研究,主张利用政策空间来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保障瓯柑的种植空间,从而为其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瓯柑种植也有了专属领地。”听闻《条例》将三垟湿地划定为瓯柑核心保护区,64岁的种植大户高天明兴奋地说,在核心保护区种瓯柑,这回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保护千年名果,关键要锁定种质源头。《条例》聚焦种质资源保护进行系统性设计,比如设立市级资源库,鼓励县(市、区)建立资源库,也鼓励企业和个人、科研院校建立资源库。

  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市场说话,只有市场好了,才能保住瓯柑发展的基本盘。目前,瓯柑发展主要以鲜果销售为主,针对产业链延伸不足问题,《条例》明确产业体系建设和品牌保护力度,全面提升瓯柑产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人才是产业延续发展的关键。在三垟湿地数千亩的瓯柑园里,高天明算是柑农里的“年轻人”。《条例》明确了人才扶持政策,有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让瓯柑事业后继有人。

  为促进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条例》鼓励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瓯柑产品加工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产业链延伸、农文旅融合品牌培育等,不断扩大瓯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走进位于瓯海区娄桥街道的瓯柑非遗体验馆,瓯柑传统加工非遗技艺传承人金益丰正忙着开发瓯柑饼、柑儿文、瓯柑陈皮、瓯柑姜茶等产品。他还计划融合瓯柑非遗产品及泽雅屏纸、木活字印刷、瓯窑等极具温州特色的非遗项目,打造“瓯”味十足的城市礼品。

  “多年从事瓯柑非遗传承工作,《条例》让我们看到,今后瓯柑不再是‘小众’了。”在金益丰看来,从细分赛道挖掘瓯柑产业潜力,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条例》的出台,意味着瓯柑保护进入法治化、系统化的新阶段。它守护的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从纸上条文到地上实施,瓯柑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生。 尤建明 汪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