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赴一场丰收之约
——浙江各地以多种形式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
□本报记者 李松
9月23日,农历秋分,雨后初晴的临海市桃渚镇桃江十三渚热闹非凡,成片稻田金光灿灿,丰收在望。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主场活动在这里举行。
整场活动以“1场群众联欢活动+N场互动体验活动”的形式进行。群众联欢活动包括农民特色表演、台州代表性非遗展演、丰收情景演绎、各类丰收奖项颁发等;互动体验活动包含山海共富市集、农机展、稻田创想营、片区组团共富展4个主要子活动,以及摄影展、藤球毽球表演、稻田舞狮、代表性非遗活动等10个互动子活动。
在联欢活动中,一个个由台州农民群众自导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情景表演《战鼓催耕铸丰碑》,讲述了戚家军与台州当地农民共同抗灾守护丰收果实的感人故事;歌舞《渔家谣·山海情》,充分展示了当地渔民与大海的深厚情谊;非遗节目《狮跃丰登纳祝福》,则以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沙高台舞狮的形式,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这些节目融合当地历史、屯田智慧、现代农技、海洋文化等地域元素,汇聚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
互动体验活动同样吸睛,不少观众参与其中,深入体验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
“这是电动履带式升降采摘机,只需要一人在采摘台上自由操控机器行进和平台升降,就能完成整枝、采摘、疏果等动作,大大提升了操作效率和安全性。”在现代农机装备展示区,技术人员驾驶着采摘机进行操作演示,这里展出了中小型遥控履带式旋耕机、水稻插秧机、山地单轨运输车、轻便采摘平台、植保无人机等一批已广泛应用的农机装备。随着我省农业“双强”行动的深入实施,这场田间地头的“机械革命”,大幅提升了农业作业效率与土地产出率,成为农户的“致富好帮手”。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正是在新质生产力的“钢铁洪流”驱动下,“浙江农业之最”纪录不断被刷新。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创造“浙江农业之最”纪录236项。其中,今年1至8月,新创和刷新的纪录就达16项,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增产潜力。
今年农民丰收节,促消费是重头戏。山海共富市集现场规划了三大区域,乡村美食品尝区集合台州代表性风味美食,乡村土特产展示区包含“台九鲜”“好食来临”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汇集各地最具代表性的地道土特产;助农惠农展区则为农户提供惠农助农法规宣传、电商直播、银行助农政策推荐等服务。“我们在这里摆摊才一个小时,就卖了100多个泡虾,很多顾客是一次买三四个。”温岭泡虾摊主屈梅清招呼着排成长队的人流,因生意红火,喜上眉梢。在这里,山珍的烟火气和海味的鲜甜劲混合交织,香气四溢,近百种土货吸引了消费者目光,大家争相购买。
随着互联网引流和物流体系迭代,土特产和特色小吃早已走出各自所处的山河湖海,奔赴全国大市场。早在9月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就在浙江启动,丰收节消费盛宴的序幕就此拉开。6家知名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流量扶持、入驻支持等25项惠农措施,8家金融机构发布助农专项贷、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34项助农举措。该项活动通过搭建展销平台,线上线下联动,畅通城乡消费链路,激发城乡消费潜力,多年来已累计带动销售农产品超1300亿元。
丰收节里,处处是丰收的景象。余姚市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先导区里,收割机正在收割海水稻;乐清市白石街道中雁村的山间,一片片梯田稻谷飘香;岱山县沙洋村,农户们忙着采摘当地特有的沙地花生;武义县新宅镇新宅村王文庆家庭农场里,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甜柿……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丰收节期间,我省共推出1场主场活动、11场重点活动和约60场特色活动,通过农民歌舞、农事竞赛、非遗体验、“土特产”展销等形式,共同庆祝这个专属农民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