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美丽乡村 A08 2025-09-061 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8版:美丽乡村

红绿生“金” 小村“上新”

  航拍上田村

  龙泉北部群山中的上田村,曾是红军挺进师的作战之地。如今,这个村庄正以三种颜色描绘着未来。

  “红”是它的历史底色。上田村保留了革命时期的遗址与精神传承,是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绿”是它的自然本底。村庄被山水环绕,如同水墨画般素净。“金”是它的发展路径。通过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使村庄走向繁荣。

  过去,这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现在,它已成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省3A级景区村,正以一种崭新方式,讲述革命老区的振兴故事。

  水墨山村

  青山环绕,溪水潺潺。

  上田村落位于龙泉、松阳、遂昌三地交界处,自古有“处州十县好龙泉,龙泉北乡好上田”的美誉。

  村内保留明清古民居30余幢。马头墙高耸,檐角微翘。建筑以粉墙黛瓦为主,风格素净。历史上,此地曾有“九桥十三碓”和“蓝田十景”,如今仅存水碓仍在转动,延续农耕文明的清音。村中42条巷弄,各有其名,各藏其韵。诸如村中路、碓前路、水井路等彼此连通。路面以青石铺就,经年累月,已被磨得光滑。墙体斑驳,雨水留下痕迹,形成自然纹路。

  改变村庄传播方式的,是一支钢笔。

  5年前,城北乡人黄子季因疫情滞留家乡,偶然在手机上看到钢笔画,被其明暗对比和静谧气质吸引,开始自学。出于对故乡的情感,黄子季决定用钢笔画记录古村原貌,“希望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外界看见家乡之美”。

  此后一年多,他走遍城北乡9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老墙、院落、石阶、廊柱、庙宇等被逐一绘入画中。作品笔触细腻,风格写实,带有鲜明地域特征。

  这些画作迅速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传播。黑白画面中的江南村落风貌,引发网民关注,也引起乡政府重视。乡里提出打造“上田钢笔画村”的构想。

  2022年2月12日,“百名艺术家进城北”活动启动,全国钢笔画爱好者聚集上田村。黄子季以本地文化为素材,组织写生。同日,城北乡成为龙泉市首个钢笔画写生基地。此后,更多画家前来创作。

  钢笔与素纸,使上田村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存在。它变得可被阅读、描绘和传播。村庄从历史中走来,在笔尖下获得新的表达。

  红色上田

  红色是上田村的底色。如今人们谈及上田村,不再只提古建筑,而是说起它的红色根脉与革命记忆。

  这片土地曾见证热血与战斗。

  1935年,刘英、粟裕率领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上田村,在当地地下组织配合下痛击敌军。为纪念这场战斗,上田村筹建了全省第一个村级革命纪念馆——上田战斗纪念馆。这段历史因此有了可被靠近的实物载体。

  上田战斗结束后,挺进师政委会在仓公式社殿召开会议,总结战斗成果,部署新的任务。据村中老人回忆,仓公式社殿始建于清代,因其坐落于上田溪之上,有潺潺水声可作掩护,前后有门、进退自如,成为红军的议事之所。如今,这座殿宇已成为浙江省文保单位,砖木之间,仍似存留昔年人声。

  社殿后门保留着红军标语,字迹虽经历风雨,笔画仍清晰深刻。立于其下,仍可感知那段坚定炽烈的岁月。

  上田的红色遗存不仅于此。上东公社、红军广场、知青收藏陈列馆、粟裕将军回忆录中提及的古栏杆等,散布村中,引人不惧山路迢迢,也要专程前来奔赴初心之旅。

  如今徜徉村中,红色景观与青山绿水相映成画。上田战斗纪念馆肃穆,红军广场开阔,红军食堂飘着旧时的烟火气,老公社的木门开合声如昨。历史并未封存,仍与日常共生。

  村后山岗上,战壕、炮台与碉堡遗址仍可辨认。它们像一部敞开的历史档案,静候人们阅读与理解。

  红绿生“金”

  上田村曾以革命历史被铭记,如今正以“红绿融合”的方式迈上新的发展路径。

  作为革命老区村,上田村依托红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上田村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新时代党性教育基地。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听革命历史课等内容,构成沉浸式的“红色之旅”。这些项目既唤醒历史记忆,也为村庄带来持续客流。

  2019年,当地安排专项资金,对上田战斗纪念馆等场馆进行修缮,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资源。上田村逐渐从单一参观模式转向“体验+教育+休闲”的复合运营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今年夏天,全新打造的上田战斗国防军事研学基地落成,推出攻防箭、打靶扫雷、篝火晚会、红色电影、钢笔画体验等项目。“集遗址瞻仰、军事体验、爱国教育于一体。”基地运营团队负责人梁锋说,“让游客在沉浸中感受红色精神,在互动中传递家国情怀”。

  生态资源是上田的另一个优势。因地制宜建起的黄金芽茶叶种植基地,亩产值已超过1万元,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也为村民提供了季节性就业机会。畜禽养殖、生态种植同样风生水起——黄牛家禽、水稻蔬菜等产业已渐成规模,“山、水、田、园”真正成为富民资源。

  作为丽水市首批艺术特色示范村,上田村持续深化钢笔画品牌。艺术作品展厅、创作工作室、80余个写生点位相继建成,全国钢笔书画大赛在此落地,衍生出钢笔画青瓷、古村落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为传统村落注入当代艺术活力。

  村民毛李土经营“蓝桥民宿”和“红军食堂”。他表示,红色旅游带动了餐饮、住宿和农副产品销售,“以前务农收入低,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增收,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越来越多外出村民和城市青年开始返乡入乡,参与旅游开发和建设。这个藏于深山的小村,让历史发声、让自然作证、让文化流淌,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振兴路径。

  徐子涵 王刘媛 张莉莉 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