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创业 A07 2025-09-061 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创业

文章导航

用《山海经》再造高山秘境

他带领团队为山村按下蜕变加速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初秋清晨,海拔800多米的安吉县上墅乡董岭村云雾缭绕,阳光穿透云层,点亮了游客服务中心屋顶——一条“巨龙”俯身探首。这条“应龙”来自《山海经》,如今成了这个小村庄的新“图腾”。

  “走,带你们去看看更多‘神兽’。”一身运动装、头戴遮阳帽的乡村CEO胡敏迎上前来,带笔者乘上观光车,驶向高山之巅的“大荒之境”。

  沿途生机勃勃:“七尾狐”咖啡馆外,店长正帮游客与七尾狐雕塑合影;青创团队正为新项目“南牧田”赶工忙碌;驻村“00后”大学生展示着新设计的《山海经》文创产品……

  仅仅两年,胡敏带领团队为这个老牌避暑山村按下了蜕变的加速键。在“大荒之境”景区的雾隐山房,山风送爽,胡敏讲述着他和董岭的“山海奇缘”。

  村民闲谈,“唠”出灵感

  “董岭,算是我相识20年的老朋友。”胡敏的乡村情结,源于父亲胡新江——20年前,曾参与过浙北大峡谷景区的策划和运营。儿时跟随父亲奔走的经历,在胡敏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

  2012年,从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胡敏在北京做了5年“码农”,辞职后沿“陆上丝绸之路”远行。回望故乡时,他选择了返乡创业,创办了一家乡村文旅公司。

  2019年,董岭村老书记王文贤邀请胡家父子“把脉”。彼时,村里133户农户中有90户经营农家乐,避暑旺季,日接待三四千人,表面繁荣却暗藏隐忧。“外人笑称董岭客群是‘3个8’,年纪80岁、晚8点睡、人均消费80元。说白了,就是发展模式没有创新。”村干部万里坦言。

  那次闲聊,胡敏虽没能马上拿出方案,却敏锐地捕捉到董岭的独特气质——幽深山路,云雾轻笼,俨然一处待开发的“山海秘境”。

  2023年6月,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王高峰再次邀请胡敏“上山看看”。王高峰在商场驰骋多年,虽年届五十,干事却雷厉风行。

  面对村里的急盼,胡敏却异常冷静:“我知道你们急,但得先找到文化的‘魂’。”他带领团队叩开一户户村民家门,倾听那些山野奇闻、代代相传的神怪故事。村民的随口一“唠”,都被他记在了本子上。

  3个月后,胡敏交了一份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方案——以《山海经》为魂,打造“山海秘境村”。这本上古奇书记载了550座山系、300余条河流与数百神异生灵,与董岭气质奇妙契合。胡敏先和王高峰“通气”,对方激动地一拍大腿。原来,这位书记内心也住着个“老顽童”。

  同年9月8日,董岭村村民代表大会上,一本200多页的《董岭村主题村汇报方案》在大家手中传阅。胡敏先做了介绍。5分钟、10分钟、20分钟……会场里除了翻动书页的声音,竟没有一人发言。

  “心里一直在打鼓。”胡敏回忆那时的场景时说。

  沉默间,一名旁听多时的五六十岁游客推门而入:“我在门外听了半天,觉得这个创意太有意思了。你们看我算不算个‘老妖精’?”

  满堂大笑。

  “这笑声一出,我就知道,这事成了!”胡敏笑道。

  闯关克难,“秘境”终现

  如今漫步董岭,恍如进入奇幻世界:游客服务中心的“应龙”蓄势待发,“大荒之境”景区的山海巨人静静伫立,“七尾狐”依偎咖啡馆,涂山秘境、妖妖岭大道引人探幽……从构思到现实,历时近两年,胡敏形容“像坐过山车,又像是一路闯关”。

  去年3月,项目一期开工。为盯进度,胡敏每天要爬半小时山路往返偏远工地,1个月后,山海经广场、风狸快车、“七尾狐”咖啡馆等项目如期竣工。

  “五一”假期,“妖精奇妙夜”璀璨开启。妖趣市集人头攒动,火焰鸟凌空飞舞……短短3天,活动吸引游客近2万人次。

  喧闹过后,胡敏和王高峰认识到:节庆引流终非长久之计,长远发展还需靠核心吸引力。

  于是,“大荒之境”景区的构想应运而生。“《山海经》中有一篇《大荒东经》,是对南方疆域的神话地理描述。我们嵌入各种神怪的展示以及业态体验,吸引更多年轻客群。”胡敏解释道。

  但大项目需要大投入,董岭村集体财力有限,胡敏变身“招商专员”,四处奔走寻求合作。一家文旅企业承诺投资1000万元,但到了年底,对方资金链出了问题,取消了投资。

  “知道消息那一刻,我的心凉了半截。”眼看绝佳创意可能搁浅,胡敏心有不甘。经历1个月的深思,他与父亲进行了一次坦诚的对话。父亲鼓励他:“既然你这么看好,就放手一搏!”

  今年3月,王高峰接到胡敏的电话,听筒那端传来坚定的声音:“我自己掏钱来投!”这一决定瞬间点燃全村村民的信心。村集体迅速跟进入股,还发动村民参与众筹。多方资金支持下,“大荒之境”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我们的资金有限,钱必须用在刀刃上。”胡敏说,他们调整策略,转而打造了一批“小而精”的微项目和微景点,每个都巧妙地对应着一个《山海经》中的经典IP形象。

  7月,“大荒之境”景区正式对外营业。乘坐观光车穿行景区,一路光怪陆离——10米高的木巨人双腿跪地;老墙面上绘有巨鲲遨游;暮光森林中,藏着一个个“树精灵”……

  与此同时,胡敏还将玛尼堆、风马旗、藏风旅拍、酥油茶等浓郁藏地风情元素融入景区,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江南小西藏”,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元的沉浸体验。

  “我们已打卡了,你们下次一定要来董岭玩呀!”下山途中,偶遇游客正通过视频向朋友推介董岭,胡敏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开业仅1个多月,景区就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王高峰说,这火爆的人气让村里又有了新的烦恼——每逢周末,蜂拥而至的游客常常挤爆上山道路。“咱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真得抓紧升级了!”他笑着说。

  携手同心,招手“未来”

  如今,胡敏的“招商专员”身份未变,不过和之前“求人来投资”不一样,现在不少投资者上门。

  与笔者一起下山后,他就赶去接待一名投资商,这已是对方第三次造访董岭了。他带来的朋友在董岭玩一圈后,也萌生了投资的意愿,他们觉得董岭的设计新奇,未来可期。

  文化破局、业态焕新之后,董岭的下一站指向哪里?胡敏的答案清晰而坚定——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伙人,让董岭变得更潮、更好玩。

  在董岭村市集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00后”大学毕业生张宇洋正埋头专注创作。今年2月,胡敏走进高校推介董岭,学艺术创作、把《山海经》作为毕业课题研究对象的张宇洋和他一拍即合,毫不犹豫地背起双肩包就来到了董岭。

  “我们为他提供1年免租支持,邀请他设计董岭专属的《山海经》系列文创产品。”胡敏说。

  “七尾狐”咖啡馆主理人小郑驻村已近1年,对这里更喜欢了。“如今‘大荒之境’正式运营,我们家‘七尾狐’小白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他笑着说,这座咖啡馆在董岭找到了它的“精神图腾”。

  有人只身前来,也有人结伴而至。37岁的周渊与两位伙伴,在胡敏的促成下,今年联手投资了“南牧田”项目。“8月开始试营业,我们融入餐饮、露营,还有一个以青山为幕的绝佳打卡点,云雾天格外出片!”周渊信心十足。

  更可喜的变化在悄然发生。随着“大荒之境”景区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村里已集聚了10家民宿,这也让传统农家乐业主感到了转型的迫切。“目前已有10多家‘农家乐’由‘00后’‘90后’接手打理,正在积极向民宿业态升级。”王高峰说。

  夜色渐深,村委会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王高峰再次翻阅那本《董岭村主题村汇报方案》,“目前只完成了不到10%,路还长着呢……”话语间有期许,也有紧迫。

  “不急!”胡敏目光灼灼,声音有力,“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一定能打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董岭’!”徐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