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云和雪梨”土特产 铺就农民致富路
云和县坚持做强雪梨“土特产”文章,通过加强要素保障、创新科技赋能、深化农旅融合等举措,不断提高雪梨产品附加值,全面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发展平台,全力筑牢增收富民根基。一是打造产业基地,优化项目布局。实施雪梨基地提质增效行动,打造以特色农业强镇、万亩雪梨产业示范带、雪梨产业发展平台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建成种质资源圃、苏坑梨园等基地,引进后塘农旅融合示范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全面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二是组建兴村联盟,带动集体增收。全面实施“兴村联盟”行动,鼓励村集体以流转经营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创新“村民土地出租(入股)—村集体(强村公司流转)种植—经营主体承包经营—收益分配共享”共富模式,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是开展帮扶行动,解决梨农愁盼。在省重点帮促村开展“雪梨庭院经济1+1(即一个产业带动一户农户)”帮扶活动,对农户免费发放梨苗并安排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管养,每种植1棵梨树可为低收入农户增收约1500元。创新推行“雪梨贷”“雪梨种植保险”,通过提供保费补贴、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分散种植风险。
聚焦科技赋能,加速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一是搭建全流程监管平台。搭建云和雪梨产业大脑,打造“追溯体系+智慧监管+合格证管理”工作平台,通过配备综合气象站、植物本体传感器等设备,实现雪梨从果园到市场全过程监管。165家规模主体已纳入监管系统,雪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率达100%。二是建设数字化生产体系。开发“云梨共富”应用场景,构建“产业管理+农事服务+线上销售”全流程体系,实现梨农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预警。三是打造高水平科创联盟。建设中国农科院东南丘陵(云和)梨试验站,成立云和雪梨科创联盟,推广应用山地微耕机等先进机械,推行科技人员与基地、农户联系制度,开展雪梨种植栽培、冬季树枝修剪、果品存储保鲜等技术指导,提供雪梨种植经验介绍、病虫草害在线诊断等全天候服务,全面提升雪梨品质。雪梨商品果率达85%以上,梨园综合机械化率提升20%,促进梨农进一步降本增效。
深化农旅融合,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一是建立梨旅产业融合链。实施“万亩梨花”产业带发展和农业景区提升工程,建设“梨花微雨”风情线,举办赏梨节、“梨王争霸”赛等系列活动,打造云和雪梨“大有来头”“不梨不弃”等热点IP,全面延伸云和雪梨文旅链条。二是延伸雪梨品牌发展链。推动雪梨产品与云和木玩元素相结合,开发云和雪梨包装30余款,打造“云妮”“梨崽”等文创IP伴手礼,提升云和雪梨品位。开展跨区域多形式品牌宣传,拍摄微电影《不“梨”不弃》、纪录片《雪梨的一生》等作品,全方位提升雪梨美誉度、知名度。三是畅通雪梨产销对接链。以县农旅投公司为主体打造云和雪梨龙头企业,与浙江大学共建云和雪梨产业联合发展中心,开发雪梨酒、糖等特色食品,并通过高速服务区销售推介窗口、“云和雪梨专柜”渠道,拓宽产品销路,实现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
本稿件由省委农办秘书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