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论坛 A06 2025-07-191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论坛

片区组团开新局 携手并进促共富

  温州市洞头区打水鞍新村

  □雷子亮

  近年来,温州市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以乡村片区组团为突破口,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推动乡村发展从“单打独斗”向“集群共进”转变,探索出一条“点状支撑、轴线牵引、片区激活”的新路径。

  做优顶层设计,创新组团发展理念

  一是政策体系梯次推进。2022年以来,出台《温州市党建引领乡村连片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以县域为单位,以规划共绘、产业共富等建设要点扎实推进“一县一带一片”连片提升区建设,全市已建成24个片区。今年初,结合实践成效,迭代制定《关于大力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重点村+周边村”建设,入选省级重点村38个,数量居全省首位。二是连片规划分类施策。立足“山地、平原、海岛”三类地形,分类编制风貌导则,明确和美乡村“十不十宜”建设要求,为全市乡村建设提供遵循;以重点村为核心,统筹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等规划,按需推动片区一体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三是互学互鉴全域覆盖。坚持在市域范围内开展互学互看、互鉴互促活动,通过学习考察、现场会、擂台赛等形式,提升党员干部推动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能力水平,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仅今年,便组织重点片区属地乡镇干部、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农业农村条线业务骨干等100余人,以“现场学习+外出考察”的形式,专题学习乡村组团式发展与品牌化经营。

  强化要素保障,夯实组团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政策集成保障。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为牵引,建立“月调度、季评估、年考核”动态监管机制,印发财政支持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的实施方案,确保要素精准“滴灌”。出台加快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若干机制,细化温州市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工作清单,从八大类、22小项明确全市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抓手,并将各地落实结果直接运用于全市片区综合考核。二是构建多元投入体系。一手抓财政资金“引路子”,如市农业农村局整合专项资金近千万元用于省级优秀片区奖补激励;一手抓社会资本“拓路子”,如首批山区海岛26个省级重点村已谋划项目超200个,累计投资近50亿元,其中社会资本占比一半以上。三是提升数智支撑水平。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种业创新,以数字化手段支撑片区发展。如鹿城区藤桥镇姜村片区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对接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等10余家院企资源,助力全域水稻产能提升500吨、同比增长10.5%,并为周边区域提供智能育秧、无人机飞防等现代化农事服务超15万亩次,节本增收超900万元。

  突出内外兼修,提升组团发展品质

  一是提质民生服务。片区化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托育设施布局,省级重点片区老年助餐、育幼设施等“一老一小”服务场景按需实现全覆盖,供水供电率达100%,迭代建设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共建共享。二是提能“三大革命”。优先在片区推动农房改造、村道提升、管线序化新“三大革命”,其中村道提升纳入省、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省级重点片区覆盖村整体完成度超90%,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纳管率达100%。三是提效片区产业。聚焦产业兴村,因地制宜组团式发展乡村“土特产”,成立全省首个地市级乡村运营协会,片区化引入亲子研学、健康养生、体育赛事、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推动“一村一品”向“一片一产”“一片多产”转变。如乐清市北塘片区成立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周边谢屏村、泗塘村等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在渡头村打造“三鲜面一条街”,直接带动本地就业500余人,2024年片区旅游人次突破百万。

  对策与建议

  当前,乡村片区组团虽已基本成型,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组团发展机制,加强片区主体联动,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升片区整体竞争力。

  建立四级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市级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多举措、多途径加大各类资源要素向片区的投放力度,提高片区干部参与片区建设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建立健全片区综合建设体系,切实凝聚片区建设最大合力。县级要组建工作专班,做好片区组团的整体谋划,建立“一片区一专班一挂钩领导一包联单位”推进机制,编制乡村片区组团培育清单,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工作落实。镇级要推动片区组建联合党委,完善片区组团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村务联席会议、片区轮值等议事规则,合理确定权责边界,突出协商解决片区内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村级要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积极融入片区发展,特别是重点村要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

  深化全域贯通的市场运营机制。一要找准运营切口。聚焦品牌乡村打造,围绕“一片区一主题、一片区一IP”核心理念,深度挖掘各地在乡土文化、自然禀赋等方面的资源,借鉴龙湾区瑶溪片区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打造“钟秀瑶溪”温州近郊“网红打卡地”,带动片区增收的做法,通过统一品牌策划、经营、传播,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片区品牌。二要组建专业团队。坚持“一片区一团队”,推广应用村集体自营、强村公司运营、第三方合作等模式,借鉴瓯海区泽雅镇通过实施“合伙人共创”计划,形成“乡村出空间、政府落配套、青年来运营”的三方联动模式,有效盘活土特产、闲置农房等资源,实现乡村运营市场化、多元化、品牌化。三要夯实产业基础。片区内突出健康养生、体育赛事、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

  探索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成本分担方面。要通过片区联合党委统筹,建立多方协同的成本分担体系,借鉴洞头区海霞片区建成覆盖七村的污水管网系统和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实现“一村投入、七村受益”,显著降低单个村庄建设运维成本的做法,打破单村独斗的资源壁垒。二是就业增收方面。要通过要素整合与业态创新,激活全产业链价值,推动产业增值与村民增收。组团发展壮大的产业项目,要优先吸纳片区内劳动力就业,借鉴泰顺县司前片区以农产品加工园为牵引,左溪、台边村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提供专业指导,黄桥、司前等村负责供应优质农产品原料的做法,吸纳全镇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增值增效,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三是收益分配方面。明确组团平台(联合公司/合作社)的收益如何向各村分配(可按资源投入、土地入股、品牌贡献、参与度等),借鉴文成县石庄片区对参与农旅服务的村民实行阶梯薪酬,对跨村协作主体依据资源投入和服务贡献量化积分,积分可兑换景区广告位、商户优惠券等的做法,确保“谁付出、谁受益”,基础薄弱村也能共享发展蛋糕。

  作者单位:温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