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5-07-121 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本报记者 沈璐兰

  在山水交融的淳安县,蕴藏着诸多“土宝贝”——千岛湖有机鱼、千岛湖茶、临岐中药材、淳安山核桃等。多年来,淳安县通过生态保护、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和渠道创新等多重举措,深化“土特产富”全链发展,让这些原本普通的“土疙瘩”变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今年一季度,该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千岛湖有机鱼闻名遐迩。如何在养鱼和保护千岛湖水质之间保持平衡?“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县提出发展‘保水渔业’。”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汪敏告诉记者,“我们从国家级原良种场精选鲢鳙鱼鱼苗,在内塘、库湾培育后投放到千岛湖养殖,不仅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还让养殖户增加了一笔可观收入。因为鲢鳙鱼鱼种完全依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自然生长,养殖户只需承担养殖网箱及鱼种等生产成本,无需额外投饵、施肥或其他投入品,养成之后我们统一收购,估计每户养殖户每年可增收5万-6万元。”

  汪敏表示,“淳”牌有机鱼以面向中高端市场为主,公司与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千家酒店合作,建有全国营销配送网络,基本能在24小时内将活鱼配送到全国各地。“目前,每公斤千岛湖有机鱼头售价在80元左右,一条4公斤重的大鱼能卖300多元。”汪敏介绍。

  中药材是淳安“土特产”的另一张“金名片”。作为“淳六味”之一的覆盆子,在淳安县临岐镇等地广泛种植,是名副其实的“富盆子”。“每年4月下旬,覆盆子鲜果开始采摘,干果一般在5月初上市,根据果实洁净程度、干燥度等情况,每公斤售价在65元上下,效益不错。”千岛湖中药材交易市场商户鲁师傅告诉记者。

  淳安县现有药用动植物1677种,占全省中药材资源种类的70%。“我县正全方位布局中药材产业,推动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多元化融合,已形成以临岐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屏门乡、瑶山乡、王阜乡和左口乡等4个乡的中药材产业布局。”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姜玲告诉记者,全县拥有近百家中药材规模经营主体,中药材种植面积13.6万亩,种植农户2万余户,年加工量约9000吨,年产值达5亿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2万余元。

  一批与中药材有关的乡村旅游、研学等新业态也相继萌发。如集科普展示、展览体验、中药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千岛湖中医药博物馆;又如“95后”青年胡泽峰打造的东篱菊民宿,以“淳六味”为主题开发了天麻鱼头、椒盐黄精、覆盆子南瓜丸等30余道药膳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增收源泉”精准“灌溉”

  茶叶是淳安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县有茶园面积18.8万亩,正常采摘面积13万亩。多年来,当地夏秋茶利用率不高,产量和产值分别只占全年茶叶总量的22.8%和10.6%。“以往采完春茶,夏秋季茶园基本闲置。”淳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要实现淳安茶产业全面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茶资源全季利用,加大夏秋茶生产是必由之路。

  千岛湖当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昀熹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单日最高可加工2.5万公斤干茶,当下市场需求旺盛,但鲜叶供应却难以满足。截至目前,该企业已加工干茶300吨,将销往德国、英国等地。“县里今年对夏秋茶的扶持力度大,加上千岛湖的生态优势和多年积累的茶产业基础,我对淳安的夏秋茶产业前景看好。”宋昀熹表示。

  “我们村有茶园2000多亩,今年试点生产夏秋茶530余亩。人工采摘的夏秋茶根据品质每公斤2-6元不等、机器采收的每公斤2.4元,由村集体茶厂统一收购,目前茶厂日均收购青叶1000多公斤,茶叶款每天现结给农户。”梓桐镇卢家村党总支书记卢有清说。

  发展夏秋茶产业,不仅需要有能消化大量夏秋茶青叶的加工主体,还要有匹配、达标的青叶基地。“去年以来,大墅镇逐步调整茶产业发展思路,通过筑巢引凤,先后建立标准厂房、招引夏秋茶加工企业,并联动周边13个村形成‘30分钟鲜叶供应圈’,推动茶资源全季利用。”大墅镇党委书记宋宏表示,该镇“春茶+夏秋茶”组合生产亩均产值可达8000元,全镇近1.2万亩茶园,以往生产夏秋茶的仅1000亩左右,占总茶园面积的8%,若夏秋茶采摘率提升至30%,可释放夏秋茶产值近千万元。

  记者从淳安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该县已新增夏秋茶生产规模主体30余家,预计夏秋茶产值将超过1.5亿元。“我们将继续推进茶园宜机化改造,强化配套服务,合理布局大宗茶初制加工点,确保茶叶品质。”淳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态品牌重塑优势

  拥有“一湖秀水”的淳安,坚持以水润农,深耕“水饮料”加工赛道,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夏首(杭州千岛湖)健康饮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杨梅汁、枇杷汁、蓝莓汁等加工品,落户淳安后,联农范围覆盖全县23个乡镇,直接带动上万果农增收超500万元。“我们的加工原料从本地农户手中收购,今年上半年,共收购了近100吨水果。”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石晓平说。

  农产品品牌是实现优质优价的关键。2018年以来,淳安县的村党组织书记们坚持“进城卖山货”,让众多“淳”味生态农产品进入百姓餐桌。“‘书记进城卖山货’卖的不仅仅是山货,更多的是为农产品‘背书’,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书记们在‘吆喝’的过程中,将淳安的生态优势和传统农耕文化融入其中,提升了品牌附加值。”淳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带动了“土特产”销售,还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以销促旅、以旅带农’的良性循环。”

  日前,淳安县提出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千岛湖”“千岛农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公用商标的策划设计、品牌宣传、营销推介等。“我们将深化品牌矩阵改革,强化‘千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统领作用,推动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兼容并进、协同增值。同时,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淳安‘土特产’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淳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