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农业科技创新?
这场专题对接活动“干货”多
□本报记者 丁佳味
本报讯 近日,以“数智兴农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科技创新专题活动在杭举行。活动现场,省农科院病毒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湘湖实验室等6家单位发布了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技术需求,涵盖病害生物防控、智能遗传育种、智能农业机器人、水产养殖智能装备、植物工厂等多个领域。
阿里云、海康威视、新华三等6家企业分别进行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产品和应用案例介绍。海康威视带来的多光谱植被检测技术引发热烈讨论。“融合多光谱成像、AI算法与可见光技术的智能物联终端,可对植被长势、病虫害等进行全天候、全周期监测,1小时可巡检万亩田。”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植物表型智能分析平台,可快速、无损、批量采集与分析作物叶片面积、株高、覆盖度等表型特征,助力智能育种、种质资源鉴定等提质增效。”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现场,省农科院与海康威视、新华三、百图生科等企业进行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伙伴协议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