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1 2025-05-171 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1版:要闻

长兴八都岕:

解锁“共富密码” 浇灌“杏”福之花

  □本报记者 沈璐兰

  立夏时节,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景区内绿意葱茏,游客熙攘。早晨一营业,云栖舍民宿就迎来一拨上海游客,民宿主理人房小平忙端上今年的紫笋茶,笑意盈盈道:“过去守着‘金叶子’却卖不出价,如今一年能挣十几万元。抱团发展以后,景区内可以玩的地方可多了!”

  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景区因3万余株原生态古银杏而闻名,它们散落分布在八都岕内的方一村、小浦村、潘礼南村、方岩村、大岕口村5个行政村中。2019年前,5个村虽同处景区,却因行政区划壁垒陷入“各自美”的局面:资源开发碎片化、业态同质化、管理分散化。“游客逛完一个村就走,很难留住人。”小浦村党总支书记周红峰说。

  转机始于一场“破界行动”。2019年,方一村、小浦村、潘礼南村、方岩村、大岕口村共同出资组建“杏福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以强村公司为纽带,将分散的资源串联成片、组团发展。

  片区组起来了,谁来运营、如何运营?收益从哪里来、怎么分?八都岕制订了明确计划。“规划之初,我们就坚持十里古银杏长廊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村民签订《八都岕生态环境保护公约》,对5个村的7万亩生态公益林、92个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对岕内3708棵古树名木进行造册。”周红峰介绍,“在此基础上,我们聘请了专业的运营团队,进一步挖掘山、林、湖、房等资源,打造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和民宿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

  如今,岕内老民房变新民宿、小山岕变大花园、银杏树变“摇钱树”、薄弱村变富裕村……各村抱团开拓市场的同时,又各美其美:小浦村的观光小火车满载游客穿行银杏林;方一村的“趣野营地”里,年轻人正体验星空帐篷……一系列多元业态的“化学反应”,让片区发展动能澎湃。

  打破村界不是简单“拼图”,而是要重塑乡村产业的发展基因。周红峰告诉记者,组团发展大背景下,景区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对谈成的项目,结合各村资源优势,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筑巢引凤、坐地选商。目前,5个村已联合吸引资金近25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10.49亿元的银杏山庄项目,同时相继开发出“银杏谷漂流”“观光小火车”等跨村发展项目,“银杏谷漂流”项目整合4个村的水涧资源,漂流线路由原来的不足1公里延长至1.6公里。

  从“一村一景”到“全域一盘棋”,千年银杏林见证了一场乡村振兴的深刻变革。“以前5个村比的是谁家低保户少,现在比的是谁家项目好。”方一村党支部书记周励强笑言。目前,片区内已引进美丽经济旅游新业态20余家,建成特色民宿100多家,村民“家门口”就业超5000人,游客人次突破153万人次。2024年,杏福八都岕片区5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1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