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1 2025-05-171 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1版:要闻

擦亮“芯片” 振兴种业

  □本报记者 张雅萌 

  种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种企扶优、供种保障、监管服务“五大行动”,大力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供种安全可靠,不断探索种业强“芯”的浙江路径。

  保护资源筑基础

  曾被宣布品种灭绝的“龙游乌猪”,拥有2000多年的养殖历史。“为有效保护地方特色品种,我们对当地企业饲养的乌猪进行专业鉴定,并批准建立了‘龙游乌猪’保种场。自2015年起,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支持保种工作。”龙游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经过持续多年的抢救性保护,目前,“龙游乌猪”的种群总数已增至近500头,并收录于2024年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全面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发掘鉴定了东阳红粟、白杨梅、海萝卜等一批新地方品种,累计收集保存(制作)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遗传资源)10万份、20.7万份和1万份。其中,水稻资源、畜禽遗传物质保存量均居全国第一。

  位于海宁市许村镇杨渡村的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海宁),是我省第一座综合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库区包括占地3500平方米的综合楼、保存库和150亩种质资源圃,设计贮存种子45万份,2023年7月正式运行,目前已收集资源达1.6万余份。该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有效填补了我省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综合类农作物种质资源存储单位的缺失。

  目前,我省建有各类种质资源库(圃、场、区)101个,涵盖畜禽、水产以及水稻等大田作物和茶树、果树、中药材、水生蔬菜等特色作物,为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促进育种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完善机制强产业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近年来锚定“稻作强省”目标,不断发力,尤其是在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推广领域成果显著。

  数据显示,我省拥有国家超级稻品种30个,占品种总数的23.4%,居全国第一。每年,浙江水稻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超2500万亩,其中省外占七成以上。

  以浙产超级稻代表籼粳杂交稻为例,仅“甬优1540”一个主导品种,年种子销售量就突破125万公斤,并在多地刷新高产纪录。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燕表示,该公司“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已在全国17个省推广种植,累计应用面积突破80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68亿元。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正是浙江以市场为锚点、将消费需求转化为育种创新核心动能的生动实践。在锻造种业竞争力的进程中,我省以系统思维重塑链条,构建产学研协同体系,在“育得优、繁得快、推得广”的良性循环中,驱动科研到生产的价值跃迁。(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针对我国草莓品种长期依赖进口、栽培技术适配性差等“卡脖子”问题,杭州市农科院依托省级种质资源圃,育成的“粉玉”系列草莓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15%、农药用量减少30%,并以“品种权转让+技术服务”的模式推广到全国30个省(区、市),种植面积达12.95万亩。在养殖专用蚕方面,德清县蚕种企业以“一带一路”为支点,将斑纹限性、抗病性强的特色蚕种及配套技术输出至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累计出口蚕种32.3万张,带动当地张种产量从17.9公斤跃升至38.8公斤……

  构建阵型抢赛道

  种业振兴,重在育强经营主体。目前,我省已有14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榜单,数量居全国第五,成为浙江推进种业振兴的“中流砥柱”。

  “唯有深入市场、扎根田间,方能洞悉农户所需,引领企业研究方向。”在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薄永明的眼中,一颗优质种子的诞生,足以撬动整个产业与市场。“自2012年公司成立至今,我们开展西瓜、番茄、萝卜等20类作物新品种的自主选育,已获114项植物新品种权,研发人员占比近80%,年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4%。”薄永明介绍,去年,公司种子生产销售额达3.25亿元,带动总体农业产值超200亿元。

  作为农业农村部在浙设立的4家重点企业实验室之一,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构建遗传育种、智慧渔业等七大研究室,率先突破鲟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瓶颈,组建起覆盖繁育、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人才梯队。眼下,企业稳居国内鲟鱼养殖规模与鱼子酱产量“双料”冠军,生产的鱼子酱以稳定品质占据全球市场近40%的份额。

  为形成良好种业生态,我省相继出台《浙江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联合科技、财政等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各地同步构建差异化支撑体系,围绕关键领域出台配套细则,通过定向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种业企业汇聚,系统性提升育种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三大核心能力,为种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正加速构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实施种源攻关与新品种专项双轮驱动,通过育繁推一体化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优势品种加速落地,全面拧紧“储得足、管得好、用得上”的供种保障体系,以全链突破持续筑牢现代农业发展种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