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5-01-111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海岛嵊泗绽新颜

  □本报记者 沈璐兰

  城乡融合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全域共富的一体两面。近年来,我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嵊泗县,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凝练形成共同富裕多元投入机制、低收入群体托底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三项重点改革”,有效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日前,记者来到嵊泗蹲点走访了解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新成效。

  让海岛产业更加兴旺

  海岛县突围,产业自强是关键。

  嵊泗县海域水质优异、饵料丰富、水温适中,适宜贻贝生长。“贻贝能自主吸收海水里的养分,养殖周期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我一年收4000—5000根苗绳,每根苗绳产50公斤贻贝,挣30万—50万元没有问题。”嵊泗县枸杞岛贻贝养殖大户叶定国告诉记者。

  近年来,嵊泗县紧紧抓住海洋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贻贝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经多方努力,我们攻克了厚壳贻贝产业化人工育苗、早繁技术和优选育种等课题,解决了种苗价高、质量不稳等难题。同时,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打通贻贝养殖育苗、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质量安全等全产业‘一条链’,推动贻贝产业可持续发展。”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嵊泗县贻贝养殖面积为3.1万亩,2024年贻贝产量达24.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

  近两年,海岛休闲游成为一种新趋势。嵊泗夕会悬崖酒店坐落在嵊泗县“东海五渔村”之一的会城村,面朝“浙江最美公路”左岸公路。“酒店于2024年7月正式营业,正好赶上海岛旅游旺季,36个房间日均入住率达80%以上,最贵的房间为每天2000元。”嵊泗夕会悬崖酒店店长助理吴女士告诉记者,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嵊泗的民宿产业发展带来人气,酒店住客多半是从上海过来的家庭游群体,他们自驾从上海出发,两个多小时到达沈家湾码头,游客和汽车都坐轮渡到达本岛,方便在岛出行。

  出门就是大海,转角即是海滩,嵊泗一直以它独特的渔家风情和绝美海岸线吸引着八方游客。2023年,该县五龙乡田岙村、黄沙村、边礁村、会城村抓住家庭游市场需求,通过强村公司“抱团”发展,共同打造了集住宿餐饮、亲子游玩、数字办公、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沉浸式、综合性五渔文创园区。“以五渔童梦乐园为主导形成的总体旅游效应,为周边咖啡店、民宿带来了火爆的人流,暑期、国庆等旅游旺季,日均人流量达到1万人次。”五龙乡乡长何伟介绍,通过该项目,五龙乡的旅游经济实现了“季节性”向“全年候”转变,同时延长游玩半径,辐射促进游客向邻村引流,间接带动全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50万元。

  在嵊泗,每个小岛都有属于自己的“破圈”密码。“针对不同客群,嵊泗海岛旅游秉持‘一岛一主题’,花鸟岛主打‘爱情圣地’,嵊山岛聚焦‘海钓天堂’,枸杞岛深耕‘蓝海牧场’……我们要把海岛旅游‘吃’出新花样。”嵊泗县副县长马梁表示,2024年,全县游客接待量达855.9万人次。

  让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如何让小岛居民在时代浪潮中共享发展成果?“我县创新性地提出了‘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扎实推进小岛居民异地搬迁工作,持续完善城乡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为城乡融合发展铺好路、架好桥。”嵊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已顺利完成东库岛、壁下岛等5个常住人口在100人以下的偏远住人小岛的整岛迁居工作。(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搬迁工作并不是在“迁出”以后就画上句号,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住得牢、过得好。“为了保障迁居群众权益,我县确立迁居群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变、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不变、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块地’权益不变的原则。对60周岁以下失业或低收入人群进行重点帮扶,兜底保障困难搬迁人员就业;对于60周岁以上的搬迁居民,则根据身体自理能力在安置小区内安排志愿服务工作等。”嵊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海岛县的居民来说,“菜篮子”工程是增加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嵊泗县菜篮子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戴斌告诉记者,2024年嵊泗县“菜篮子”直供店和惠民店蔬菜平均价格为7.42元/公斤、猪肉平均价格为37.82元/公斤,基础保供品价格平稳,为稳经济、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我县‘菜篮子’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在建立偏远海岛保供体系基础上,实施县域‘菜篮子’同城同价,即外岛乡镇‘菜篮子’价格与菜园本岛一致,现已实现县域范围全覆盖。”戴斌介绍。

  在医疗卫生领域,嵊泗县与5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成合作,引入71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当地医疗空白,让海岛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教育领域,该县与省内8所优质学校签订了教育帮扶合作协议,实现跨区域优质教共体帮扶全面覆盖,一系列师资培养、干部交流、教研教学等帮扶活动也随之展开,有效提升了海岛地区的教育水平。2024年9月1日,嵊泗县嵊山镇和枸杞乡的小学、幼儿园分别完成撤并,正式更名为东海小学、东海幼儿园,进一步优化海岛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海岛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让帮扶政策落到“地上”

  走向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落下。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嵊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杰说,“在低收入群体托底方面,我县持续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采取‘乡镇干部+帮扶干部+村干部+网格员’的全方位帮扶模式,确保每一户低收入农户都能得到精准帮扶。目前,479户低收入农户在结对帮扶下,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我们还根据地方特色,出台了相关的帮扶政策。比如对低收入农户减免海陆交通费用、豁免退休渔民社龄补贴收入、延长公益性岗位就业收入豁免期限、对因病致贫潜在困难对象实施救助等普惠性帮扶政策,为低收入农户增收节支、脱贫减困、保障基本、提升质量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谈起极具嵊泗特色的帮扶救助政策,嵊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金瑜自豪地说。

  为了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嵊泗以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整合帮扶力量,拓宽帮扶领域。以该县菜园镇绿华村为例,这个新型渔农村通过打造深海大黄鱼共富工坊,不仅提升了养殖配套设施,还推出了糟黄鱼衍生产品,升级包装,开拓市场,充分打响了“深海大黄鱼”品牌。如今,绿华村的大黄鱼养殖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受益渔民达60余户。2024年,5个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幅超15.54%,经营性收入增幅达19.53%。

  “我县将坚持以帮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为导向,积极落实各项增收举措,强化省级衔接资金政策落实,助力海岛县走好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陈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