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塘栖村的共富“金钥匙”
![]() |
![]() |
![]() |
每每说起杭州市临平区塘栖村,总会让人第一时间想到塘栖枇杷。
作为千年古镇塘栖的腹地,塘栖村因盛产枇杷而扬名,被誉为“中国枇杷第一村”。这两年,村里更是从一颗小小的枇杷开始,走上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突破900万元大关,较2022年增长了16.71%,“致富密码”就是“枇杷+”。
“在打响‘中国枇杷第一村’的基础上,我们创新打造了‘三众三园’模式,建起众学、众创、众筹平台,打造一一对应的共富研学中心、共富果园、共富乐园,让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塘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国标说。
“众创”果园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枇杷产业,是塘栖村发展的基石。然而,面对短暂的枇杷鲜果季,如何延长枇杷产业链,是塘栖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我们开发了枇杷饮料、枇杷日化等十余种产品,精心设计了枇杷果、枇杷花、枇杷蜂蜜等精美礼盒,以及枇杷卡通形象和文化手办,不断提升枇杷附加值。”唐国标说。
不仅如此,塘栖村还打造了“众创”果园,种植了包括“软条白沙”“红美人”“大红袍”“脆柿”等在内的14种水果,确保塘栖村四季果香不断。
最近,“众创”果园里的“太秋脆柿”丰收了,近200亩,约有1.2万棵柿子树,今年亩产750公斤左右,售价60元每公斤。“我们的脆柿,开园才一个礼拜,就供不应求。”唐国标说。
不久,果园里种植的6亩悬吊式“天空瀑布草莓”就要成熟,每天可以吸引3000人次前来采摘,将为周边的农家乐等带来可观的人流,为村民增添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果园里还引入数字化大棚、物联网等先进设施和技术,实现种养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光是数字化大棚草莓每年利润可达百万元,新的农旅项目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益。”唐国标说。
“众筹”乐园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妈妈,这个地方下次还来!”在塘栖村大草坪上,小朋友王可欣第一次来就喜欢上了这里。这片大草坪是村里通过众筹模式开发的共富乐园的一部分。
“在农业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后,我们开始展望乡村文旅产业,开发了共富乐园。”唐国标说,现在的乐园内,有成人卡丁车、儿童卡丁车、烧烤、游船、皮划艇、丛林穿越、枇杷林茶吧、沙池等多个游玩项目,深受大小朋友们的喜爱。
尤其是卡丁车,跑道环湖而建,铺设在枇杷林下,每当枇杷成熟的时候,两边郁郁葱葱、金果累累,景色宜人。游客戴上头盔、系好安全带,在轰鸣的机车声中,体验一次“秋名山车神”的快感。
此外,在秀美的湖光山色中,一顶顶形状颜色各异的帐篷和天幕立在露营的草坪上,孩童在草坪上尽情奔跑,风筝在天空中乘风飞翔,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还有湖上游船、跨湖索桥、通天“竹塔”等特色项目,让人感受别样的趣味。
随着“共富乐园”游乐项目增多,核心区游客量大增,尤其是节假日期间,日客流量可达上万人,全年营业额突破300万元。
“众学”学园发展特色研学经济
“众学”学园,建在了塘栖村村委会办公楼边上。
“随着村庄发展越来越好,塘栖的‘共富经’吸引了全国各地代表团前来参观调研。我们顺势将村里的老厂房改造成乡村共富研学中心,对内开展人才孵化,对外承接各类考察,发展研学经济。”跟随唐国标,我们走进了气派的“众学”学园。
研学中心总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配置有展示大厅、多媒体教室、大教室、会议室等设施,还提供住宿服务。“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们建立了‘基础+专题+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菜单式和定制式培训服务。”唐国标说。
现在,在学园里,村民可以学习思想理论、政策法规、经济管理等多种多样的课程。目前,共富研学中心已接待学员5万余人次,为村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