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美丽乡村 A08 2024-12-211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8版:美丽乡村

“五项融合”融出百姓幸福生活

  “老太婆,车来了,去镇上凑凑热闹。”日前,在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口,何金赏招呼着老伴去赶集。自9月起,“村村通”微公交连通了当地高山村庄和集镇,极大地方便了偏远乡村村民的出行问题。

  这是亭旁镇打出“医食住行业”组合拳惠及百姓的缩影。今年以来,该镇创新实施民生领域“五项融合”行动,推动党建与民生深度融合,为全方位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供“硬核支撑”。

  3元就能吃上营养饭菜

  “以前咸菜馒头凑合着吃,现在有蛋有肉了。”在亭旁镇坐塘村,70岁的老人金敬桂吃着刚从山下送来、还冒着热气的餐食满意地说。金敬桂属于低收入群体,平日里独自生活没有子女照料。

  在亭旁镇,65周岁以上的留守老人有近万人。如何解决老人“舌尖上的难题”?

  “过去,我们的帮扶举措在每月补贴多少、每周送些什么;现在,我们要精细到每一餐吃得怎么样?”在亭旁镇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章毅看来,要保障老年群体特别是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人群的基础需求,需要从一餐一饭等小事入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接下来,镇里将继续探索‘民政补一点、乡镇贴一点、百姓出一点’的补贴模式,依托强村公司设立老年助餐专项补助资金,针对七类政策补贴对象再补贴2元,个人自费仅需3元/餐,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亭旁镇镇长王峰说。

  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每月复查心血管,在家门口就挂上了三甲医院的‘专家号’。”自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资深医师到亭旁镇中心卫生院常态化坐诊,杨大爷就没有了风尘仆仆去大医院排队问诊的烦恼。

  亭旁镇积极搭建合作桥梁,与浙大二院、宁波李惠利医院等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紧密合作,邀请专家每月莅临亭旁镇,开展坐诊与义诊活动。此举不仅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至基层,更让百姓身边的乡镇医院焕发了新活力,拥有了坚实的“后援团”。今年以来,送医下乡活动已累计开展12次,惠及群众超过6000人次,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医有所靠”。

  在这场医疗资源下沉的浪潮中,党员群体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亭旁镇在上海、宁波的流动党支部成员,17名党员心手相连,共筹善款,为亭旁镇中心卫生院捐赠了一辆救护车,不仅为急救工作增添了“硬核”装备,更激发了随车医护人员增配、急救设施完善、急救站点优化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构建起更加坚实的基层医疗急救网络。

  这种政府引导、医院合作、党员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成功打破了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壁垒,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基层群众。

  轻松实现再就业

  “没想到,不到一周,我就接到了用人单位的通知。”近日,亭旁镇任家村村民陈秋英在技能创富驿站完成了养老护理员全程培训并考取资格证书,通过“政企村”三方用工需求匹配,很快就收到养老院、福利院等用人单位的面试邀请。

  在亭旁,像陈秋英一样实现再就业的还有500多人。亭旁镇技能创富驿站负责人梅建平就明显感觉到变化,“很多学员过去在家务农,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现在他们能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老人的照护还有了统一保障。”服务催生新岗位,就业创造新需求,养老照护、送餐服务等一批新岗位需求正在扩张,“服务+就业”相融互促的良性格局加速形成。

  “我们希望让资源更高效配置,让服务更贴近需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亭旁镇党委书记杨松说。

  应梦诗 郭思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