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论坛 A06 2024-12-211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论坛

新昌:打造片区主题品牌IP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新昌县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立足“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目标,以片区化建设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围绕“一江一线八村”为核心的澄潭江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形成“梅棠雅集”和“下岩贝·金山上”两大主题片区化品牌IP(“梅棠雅集”涵盖梅渚、梅屏、棠村、雅庄和镜岭村,“下岩贝·金山上”包含下岩贝、金山和后岱山村),全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协同化、片区化、市场化,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坚持片区共建共创,打造和美乡村先行区。一是区域联动。探索构建澄潭江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核心区涵盖两大片区共8个重点村庄,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抱团发展。签订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共建共创联合倡议,扩容十九峰景区,整合片区旅游资源,建设安缇缦生态旅游度假区、狐巴巴星球乐园等项目,通过多元文化创意活动,如举办房车露营集、马拉松集、机车音乐集等,扩大片区联动效应。二是机制联建。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党员共管、事务共商、难题共解,推动基层党建整片建强,加快推进片区工作。成立云上乡创人才中心,创设乡村振兴学院,通过熟人介绍、以商引商等方式,已为两大片区引进近百位优秀乡创人才。三是利益联结。引导国有企业等参与未来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如梅渚村探索“乡村+国企”模式,与县旅游集团共同注册成立梅渚古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以资产经营权入股,旅游集团负责招商运营,实现投、建、管、运一体,村集体、村民、企业三方共赢,一年内全村新增业态12个,投资逾3000万元。

  坚持产业共生共荣,打造强村富民示范片。一是景区拉动。发挥国家4A级景区穿岩十九峰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精品民宿90余家,发展旅游经济,实现增收致富。二是园区驱动。借助与高新园区接壤的区位优势,发挥园区工业产业虹吸效应,促进产业规模效应形成和人才集聚,汽车电子产业园、高能级科创园等投入使用,周边共汇集产业工人5.8万人,其中“天姥雁栖”计划新增外来产业工人3028人。深化梅渚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辐射带动澄潭茶厂、清承堂等数字茶业,招引落户丰岛三生共富等农业招商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三是城区带动。发挥毗邻主城区的优势,以城乡提升工程为依托,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发展成为与主城区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产城人融合新区,新建邻里广场、人才公寓、县委党校、体艺中心等民生服务项目,加速人口集聚、提升乡村活力,加快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服务共享共治,打造农民幸福共同体。一是服务均等化。围绕城乡公共服务同标同质目标,推进便民、养老、教育、交通、医疗、文旅、智慧、低碳“八项一体化”33条服务举措,建设全省首个全民健身体测舱,打造全县首个现代文明生活馆,通过群众自助、村干部联同第三方运营单位辅助的方式,囊括“一照通”、电力缴费等自助服务,打造15分钟未来生活圈,辐射片区内2.3万常住人口、高新园区外来技术工人等。二是设施一体化。改善通景公路通行条件,打通泄下至黄潭坑公路等4条县道,完成乡村道路亮化工程13公里,开通首条丹霞风情夜游公交专线、嵊州高铁站至下岩贝村旅游专线,满足两大片区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同时,以澄潭江为风景廊道,以新蟠线为依托,结合澄潭江两岸村庄文化、滩林特色,推进“水墨山城”县域风貌样板区、未来乡村和澄潭江绿道等设施建设,总面积逾27平方公里。三是治理协同化。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村干部、党员、乡创人才等三支队伍在片区建设中的作用,凝聚多方合力,建立“握手言和”工作室,引导“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协商议事、建言献策、产业扶持、矛盾化解。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等途径,提升片区基层治理水平。

  本版稿件由省委农办秘书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