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4-12-211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冬闲田”不闲

  □本报记者 丁佳味 

  俗话说,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秋收之后,种过水稻的良田如何高效利用?看看各地有一些什么好的做法。

  连日来,桐庐县凤川街道大源村的村民们正趁着初冬晴好天气,忙着搭棚覆膜、铺设遮网。“这片地冬天不再闲置了,现在种植羊肚菌,马上就有收成。”大源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铖指着眼前一片新整理的农田说道。

  羊肚菌种植周期短、价格高,一般秋冬季种植,冬春季采收,与农忙时节刚好错开,与水稻生产正好接茬,可实现“稻菌轮作”、一地双收。“经过考察,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羊肚菌,这也是我们村首次尝试这种种植模式。”李铖介绍道。此前,当地农技人员已为村民开展了系统的温湿度监测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培训,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种植要点。目前,大源村羊肚菌种植面积达100亩,预计到明年2月初,首批羊肚菌将迎来采收。

  同样,在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的“稻耳轮作”种植基地内,田垄间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木耳菌棒,10万棒黑木耳迎来头茬采摘期。种植基地技术员杨修年正在观察评估今年头茬木耳的生长情况,以便调整后期的种植方案。“今年10月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完成收割后,我们种植了12亩左右的木耳,目前来看,首批木耳长势不错。基地采用专业的喷灌设备,我一个人几乎可以完成日常管理。”杨修年介绍,木耳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每年可采摘两季,且一季可采摘多茬。

  今年,石练镇在宜机化改造后,结合杂交水稻制种时间安排,首次采用“稻耳轮作”模式,充分利用土地空闲时间,不与水稻制种争地、争时。此外,废菌渣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后,还可改良土壤,让冬闲田变增收田,实现轮作效益最大化。“预计到明年4月底菌棒离田,其间可以采摘六七次,亩收益约3.5万元。”石练镇副镇长尹伟锋表示。

  除“稻菌轮作”“稻耳轮作”“稻菜轮作”等之外,“冬闲田”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来养地。近日,在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中德农场,工人们在刚收割完晚稻的稻田里翻耕土壤、播撒绿肥种子。“今年农场200亩稻田都将撒上绿肥种子,预计12月底播撒结束。待来年3月,再将绿肥粉碎,压回土壤中,并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土壤里微生物、真菌以及蚯蚓等的活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农作物生长。”农场负责人李锦波告诉记者,农场一般采用紫云英、油菜、豆科、玉米、黑麦草等种子混合撒播,预计每亩地用种量在7.5—8.5公斤左右。

  多年来,中德农场通过绿肥养地和科学配方,以善待土地的耕种方式,恢复健康、有活力和结构良好的土壤,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不断提高,种出了高品质的有机稻米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