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4-10-121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向东,感受“湛蓝”的幸福

  □本报记者 杨怡

  编者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本报自今日起推出“乡村行 看变迁”专栏,分别选取浙东、浙南、浙西、浙北和海拔最高的一个村,通过记者实地探访,见证浙江乡村发生的精彩蝶变,挖掘其背后的发展“密码”。

  东经122.4°,北纬30.1°……10月初,天气凉爽,从舟山朱家尖码头乘船,航行2个多小时,记者来到浙江最东端——东极岛。

  东极岛并不单指一个岛屿,而是对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所辖所有岛屿的总称。其中,庙子湖岛、青浜岛、黄兴岛和东福山岛为4个有人岛。

  庙子湖岛是游客踏上东极诸岛的第一站。作为整个东极的主岛,这里不仅是电影《后会无期》的拍摄地,也是“里斯本丸”号船营救事件的发生地。这座陆地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充满了故事感。“你看这墙上的画,都是渔民自己画的。”“以前这街边的农房都是闲置的,现在都成了漂亮的民宿,好多游客打卡咧……”庙子湖村民梁银娣向记者诉说着小岛的变化。

  近年来,舟山市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充分挖掘海岛海洋资源,着力实施“小岛你好”共富海岛行动。东极镇以此为契机,收储庙子湖岛内的闲置民房,进行统一粉刷美化,激活民宿经济发展潜力。

  “这两年,岛上还引进了不少精品民宿,这也倒逼不少本地民宿转型升级。2023年,庙子湖共有27家民宿完成升级改造,占岛上民宿总量的20%。”东极镇渔农业渔农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胡攀进介绍。依靠民宿产业,庙子湖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庙子湖岛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以上群体达到70%以上。

  位于东极岛最东端的东福山岛,则以“追光岛”为功能定位,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特色石景,大力发展徒步游等户外运动,打响了“东海福岛文旅石村”主题IP。在这里,游客可以顺着老街的石阶而行,路过一片又一片饱经风雨的石屋群,漫步到福如东海、东海第一哨、白云庙等景点。这里还是观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全国大陆居人岛的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射点就在此地。

  胡攀进介绍,近年来,东福山岛围绕“小岛基础设施提升”和“小岛产业导入”等,总投资6000万元,先后实施了大树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大岙老街打造等5个项目,均已完工。以大树湾石屋群项目为例,当地针对东福山海岛特色,对低效利用和空置无人的石屋进行统一收储及修复,通过盘活海岛闲置土地资源,进一步丰富东福山岛旅游业态,增加村级造血功能。

  修缮保留的石屋、石桥等古建筑及石铺古道,让古村的“颜值”出众。“原本破旧的老家成了风景区,我靠着那老房子,还增加了40多万元收入呢。”大树湾村村民朱仕兴家的老宅便在收储房屋之列,谈起村里的变化,他脸上满是笑意。如今的大树湾,已成为集民宿集聚村落、乡村休闲目的地、健康养生基地、研学基地于一体的全新海岛综合体。

  创新乡村业态,人才是关键。2022年9月,东极“共富港湾”乡创基地挂牌成立。去年以来,当地又以引导青年农创客等为核心,发展包括桌游、轻食、书吧等在内的27家全新业态。“东极的活力,要依靠青年的创造力。我们希望通过乡创基地的优惠政策,不断丰富岛上的小微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别致、更独特的海岛体验。”东极镇副镇长张耀表示。

  与此同时,东极镇还整合199家民宿,打造“蓝海民宿共富工坊”,让广大渔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目前,全镇四岛“蓝海民宿共富工坊”已吸纳127名低收入渔农民就业,人均月增收达3500元,直接带动民宿就业人员1800余名,帮助491名退捕渔民实现家门口转产就业。

  昔日偏远的海岛渔村,已蝶变为欣欣向荣的旅游岛。去年,到东极镇旅游的人数达31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3.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