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田保姆” 种出好“钱”景
□本报记者 杨怡
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浙江聚焦农业农村领域“两重”“两新”决策部署,加速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临海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瞄准水稻、柑橘、西兰花等主导特色产业,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目前,临海市已建成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4个(省级3个、区域性1个)、在建3个(区域性),提升改造示范性专业农事服务站(点)35个;各类农事服务组织年服务面积达80万亩次,农事服务覆盖率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52%、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1.86%。
全方位布局
2022年,临海市全域布局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编制建设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建成“4+6+50”现代化农事服务矩阵。
“‘4+6+50’现代化农事服务矩阵,即4个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6个区域农事服务中心以及50个示范性农事服务站点。”临海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农机总站站长吴群超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农事服务矩阵,实现全域、全产业“全覆盖”。
临海市还出台多项农事服务政策,不断细化农业用地、建设资金、金融保险等内容,并将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市级建设用地规划,利用闲置土地、设施用地,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自2023年被列入省级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以来,临海市新增设施用地412.9亩,落实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用地65亩。
此外,通过引导国资国企、农机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单独或合作建设农事服务中心,全市先后探索出了“农事服务中心+国资国企+农户”“农事服务中心+村集体+农户”“科技+服务”等多种模式。“我们还利用农事服务中心农闲时间,免费组织村民培训农机农技、电商直播、农产品加工等相关技能,帮助农户拓宽增收渠道。”吴群超说。
全过程创新
临海是“中国西兰花之乡”。前段时间,当地的西兰花育苗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西兰花幼苗培育需24小时看护,过去依靠人工费时费力,高标准建成数字化育苗中心后,采用标准精细的培育模式,成本降低了,种苗成活率却提高不少。”临海市惠丰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方强如是说。
“我们以水稻和西兰花等作物全程机械化服务为重点,配置各类农机装备80余台(套),具备集中育苗、烘干加工等10余项专业农事服务功能。”吴方强介绍,2023年,该中心共开展农事服务10万亩次。
近年来,临海市聚焦西兰花等重点产业,围绕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动农业技术革新。“我们通过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平台,全面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加速研制高效移栽机、智能采摘机等重点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设备。”临海市农机管理总站推广管理科科长钱祥生介绍,该市主动对接浙江大学团队、农机制造企业等,已自主研制出西兰花高效移栽机,并进行社会化服务推广。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惠丰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便是其中的推广点之一。使用西兰花高效移栽机,每亩生产成本可降低10%。
同时,临海市以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为契机,开展了大规模农业设备更新行动。作为临海市“东魁杨梅”主产区之一的白水洋镇,通过实施农业设备更新行动,引进台州市首台杨梅智能分选包装流水线,该流水线可使杨梅分选效率提高3倍以上,并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亩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全领域服务
临海是“中国无核蜜橘之乡”,涌泉镇则是临海蜜橘的核心产区。近年来,涌泉镇依托蜜橘产业,先后设立“共富基地”,组建柑橘数字化共富工坊,并建成全省最大的柑橘产后数字化服务中心,致力“数字+”赋能农业生产。
涌泉镇的柑橘“共富基地”,有一条耗资900余万元打造的柑橘数字化分选流水线。在这里,蜜橘被整齐排列有序传送到数字分选线,依次经过果径、果皮色度、酸度等8个指标的检测,最后依据检测数据精准分级,送入不同等级的分选筐。
“数字分选线每小时可处理15吨蜜橘,不仅精确度得到了保证,分拣效率也显著提升。”基地负责人林东东告诉记者,这套6通道柑橘数字化分选线,年分选量达1.5万吨,效率提高5倍以上,增加柑橘产值超2000万元。
临海市在持续提升“耕、种、管、收”农事服务功能之余,还围绕智能、高效、精准的目标,不断扩展特色农事服务功能。“目前,我们主要以所在镇及周边2个镇为服务对象,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数字农业、集中育秧、烘干加工、农技服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的‘1+5’项农事服务。”临海市斯敏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郭斯敏说。
斯敏农事服务中心位于临海市永丰镇下塘园村,这两年,该中心通过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农事服务改革,依托数字农业技术,实现气象预测、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预警等多元化服务功能。
临海市还建设了首个稻米综合性生产服务区块,先后投入智能化稻米包装成套流水线等先进装备20余台,助力农户实现从原料输入到成品包装的全自动化操作。目前,该区块全年作业服务面积达10万亩次,稻米年加工1万吨,产值超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