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4-03-161 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农民收入增速实现“15连冠”,丽水靠什么?

  □本报记者 李军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丽水的写照,也是制约其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因素。然而,去年该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实现全省“15连冠”,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实现全省“八连冠”,村集体经济首次实现总收入增幅、经营性收入增幅、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数占比增幅全省“三个第一”!近日公布的这一组数据引发热议。这份优异成绩单是如何取得的?增收密码又有哪些?

  产业先行强基础。蝉联桂冠离不开产业基础。丽水市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核心,利用生态优势,强化“跨山统筹”理念,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针对农业产业共性问题,丽水市可谓动了真格,实施精准打靶,打破部门界限和行政区划,启动“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通过“链长”,直接打通部门沟通壁垒,解决发展瓶颈。去年,丽水市农业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85亿元,同比增长4.9%,品质农业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634.34亿元,同比增长10.04%。项目建设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去年,该市农业农村领域“招大引强”重大项目达80个,到位资金15.4亿元。同时,去年该市还申报立项入库农业“双强”项目31个,涉及总投资近2.25亿元,项目入库总数及项目总投资额排名均居全省前列。

  人才振兴添后劲。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才是第一资源。丽水市的乡村人才品牌响当当。丽水“农三师”就是该市为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精心打造的乡土人才品牌,新入选的高级、金牌“农三师”列入丽水市人才目录。2023年,丽水市完成“农三师”等共富能力提升4.8万余人次。同时还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促共富”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惠及全体农民、“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教育培训服务,全市“百万农民培训”已达25.4万人次,培育电商市场主体1.8万余家,吸引众多农创客返乡创业,有力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集体经济强动能。如何再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打通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丽水市在全省首创强村公司模式,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以全资、控股、参股和多村抱团等多种形式组建县级强村公司9家、乡镇强村公司173家,实现村(社)全覆盖,并形成了股东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同时不断细分赛道、推陈出新,总结和提炼出了包括茶业致富型、特色种养型、异地搬迁型、农旅收益型、来料加工型、直播电商型、农遗增收型、古村发展型、技能提升型、林权变现型、共富工坊型以及兜底保障型在内的助农增收“十二模式”,针对低收入农户,还发挥失地保险促增收、就业帮扶保增收的作用,有力提升兜底保障水平。

  新的一年,如何让农民的口袋再鼓些?丽水市再次明确目标:“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在处州大地,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正徐徐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