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4-03-091 2024年03月09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乡土人才在三衢沃野显身手

衢州持续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迭代升级

  □本报记者 李曜清

  通讯员 刘一奇 罗鸷峰

  衢州位于浙西山区,除了山多、水多,农村劳动力也多。2003年,当地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升其综合素质,启动了“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并于当年7月获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批示肯定。20余年来,衢州市牢记嘱托,持之以恒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走出了一条“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共富之路。

  追溯这项浩大工程的源头,要从一张薄薄的“培训券”说起。“当时最早推出的培训券面额有150元、200元、300元,农民可以到县就业局、乡镇免费领取。”当记者提起“培训券”时,时任常山县就业局局长蒋建才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农民凭券可参加缝纫、电脑设计、来料加工、家政服务等各类培训。”培训内容紧扣农村需求,所有费用由政府埋单,一经推出就受到农民“热抢”。

  在常山农民“培训券”成功运作的基础上,这一“由政府埋单、农民自主选择培训”的模式被推广运用到衢州各县(市、区),并在之后的20余年里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今年我们还计划推出电子培训券,农民只要点点手机,培训课程和培训安排等信息就一目了然,还能通过手机直接领券。”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小小“培训券”成为推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利器”,当地的农民培训阵地、培训内容也随之不断升级。衢州市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总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先后打造了1.0版新时期农民讲习所、2.0版农民学院、3.0版乡村振兴学院、4.0版四省边际(衢州)共富学院;培训内容从乡村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变,近几年又增加了农旅融合、高效生态农业、乡村运营师等。20余年里,衢州市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20万名,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电商主播”等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次。他们在三衢大地上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成为激荡衢州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我也是‘学院派’出身哦!”来自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仙洞村的李玉仙早年曾是一名农村代课老师,2012年,她先后参加了三期由衢州农民学院组织的月嫂培训班,并于2014年经考核筛选成为第一期“金牌月嫂”培训班学员。李玉仙自豪地说,现在她已成为一名“金牌”月嫂,在杭州月工资近2万元,还成为了一家母婴护理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技术顾问。   

  “我们作为‘共富学院’的主要牵头单位,打造了一批精品课堂和培训产品,为各类乡土人才提升技能提供专业平台。”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华介绍说。至今,衢州共富学院已累计培训“新蓝领”18.5万人次、“新农人”2.59万人次。以“衢州月嫂”为例,当地先后培训保姆和月嫂2万余人次,“衢州月嫂”的品牌影响力已从衢州扩展到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妇女就业。

  “我们统筹构建联动式、立体式培训新生态,培育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衢州市将继续推动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培训服务、培训品牌、培训监管迭代升级,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