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七色土 A06 2024-01-271 2024年01月2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七色土

水 车

  □岁月如歌 吴渭明\文

  最近,在江山市廿八都景区看到湖边装饰用的水车转动,听到“嘎吱嘎吱,哗啦哗啦……”声音,一下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四五十年前。

  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有手摇和脚踏两种。王安石有一首诗《山田久欲坼》:“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说的就是水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车在农田灌溉时普遍使用。

  手摇车的特点是用手摇,使用便捷,搬运时一个人扛在肩上说走就走,抽水时不用筑埠头。使用时两车拐一套,一推一拉,水就抽上来了。当然,说说容易,做起来难。记得刚开始学车水,我顾着左手,疏忽了右手,没摇上几圈就脱拐了。“两手要一前一后,有节奏地推和拉,身体也跟着有节奏地上下晃动,”经旁人指点,一斗斗水才顺着水车拨子的转动而流进田里。

  相对于手摇车,踏车较为笨重,由车搭桨、车饽礌和车身组成,车水前要先筑埠头,在塘库里抽水必须修筑水渠。使用时要把两个车搭桨先固定好,用一根大竹竿套在车搭桨上方的绳扣上,然后,把车饽礌两端固定在车搭桨上,再把车身与车饽礌连起来。车身一头在水塘里,一头在埠头上。踏车有两人踏和三人踏,它的特点是水量大,汲水距离长。

  踏车比摇车更复杂,记得我十六七岁时,爬上去怎么也跟不上节奏,一打滑,踩了个空,腿被车饽礌打得好痛。后来慢慢摸索,才踩上了节奏。一般车水都是匀速行走,有时为了提速会加快脚踏速度,也有人喜欢戏耍,踩得飞快,旁边人跟不上节奏,就会两脚挂空,农村土话叫“挂腊腿”。

  那时一个村里也没几台水车,一旦遇上干旱,它的利用率就很高。常常月亮已高悬在头顶,田野里仍能听到那“嘎吱嘎吱”的水车声在响,一瓢瓢水,伴着溅起的晶莹水花,“哗啦哗啦”地流进田里。

  除了灌溉农田,在清塘库抓鱼时也常常用到水车。这是我们小伙伴们最期盼的,特别是水快被车干时,白鲢会不断跃出水面,草鱼会横冲直撞,呈现人欢鱼跃的画面。待大鱼被抓完,我们就会去抓些漏网的鲫鱼、泥鳅之类的小鱼,尽管浑身泥巴,但不亦乐乎。

  然而,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现代化灌溉设施的出现,水车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