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算力”替代“人力”
象山盘活闲置农房有“数”招
□本报记者 唐豪
“水绕门墙竹绕堂。”冬日的象山县泗洲头镇墩岙村别有一番韵味,当地精品民宿更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这些民宿的“前世”是破旧的闲置农房,经宅基地制度改革后,“今生”蝶变为“黄金屋”。墩岙村也走出了昔日“有女不嫁墩岙”的落寞,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近年来,象山县牢牢抓住“人、地、市场”三个关键点,以数字化改革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契机,探索开发“闲置宅基地盘活”应用系统,设置“闲置感知、资源发布、资源招商、审批服务、过程监管”等5大功能场景,以“算力”代替“人力”,精准激活农村闲置资产,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的盘活成为墩岙村发展的新增长极。记者了解到,该村通过“闲置宅基地盘活”应用系统,精准筛选潜在闲置农房,通过市场化招商引资,打造精品、优质民宿集群,并通过系统动态监测民宿入住数据,按照每人次12元的标准收取管理服务费,形成了提升村基础设施和提高游客满意度的良性循环。
同样,在泗洲头镇上马岙村,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成的精品民宿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吸引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现在入住率还可以,每个周末都爆满,旺季的时候得提前一个月左右预定。”马岙知青公社民宿负责人聂文华表示,特别是暑假和春节,前来游玩的游客非常多。
象山县石浦镇沙塘湾村原本是一个渔业村,村内90%的房屋处于闲置状态,借助“闲置农房盘活”应用系统,八成房屋已上网流转,先后吸引浙旅投、开元集团、橡树缘等知名旅游企业投资,打造了12家民宿,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数据显示,自“闲置宅基地盘活”上线以来,该县已累计识别潜在闲置资源1.8万余宗,入库有效闲置资源2387宗,闲置宅基地盘活线上审批时长缩短60%以上,闲置宅基地盘活交易量、溢价率有效提高,在线成交价格提高25%。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该系统有效破解了找房难、验房难、选房难、用房难、管房难等问题。”象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系统使闲置资源更有效对接市场,进一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为探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盘活和利用宅基地(农房)近10.5万平方米,引进乡村产业项目130个,总投资超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