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4 2023-11-251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科技

文章导航

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典型案例公布

“浙”3个案例值得借鉴

  蔬菜生产、山地果园管理、水稻种植如何提高机械化水平?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日前公布的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典型案例,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本。我省3个经验做法成功入选,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以菜富民,当好蔬菜机械化生产“领头羊”

  蔬菜是重要的生活保障物资,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长期以来,蔬菜生产一直是农业机械化推进的难点,其生产模式落后、机械化应用薄弱是当下农机化发展中必须攻克的难题。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经多年探索实践,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门从事西兰花、青毛豆等蔬菜种植、种苗供应、代加工代销售的农民合作社。近年来,该合作社不断提升农业装备,西兰花和青毛豆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破解了农业生产中人难招、成本高的难题,蔬菜种植规模从以前的80亩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亩。2022年,该合作社收获蔬菜1.1万余吨,实现产值5200万元,净利润600万元。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全国蔬菜标准园、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注重农艺农机人才培养,招聘涉农大学生,培养本地农机操作员,组建涵盖农机、农艺、植保等领域的专家团队,全方位提供技术、政策、信息支持;注重先进农机装备引进,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全自动播种流水线、移栽机、毛豆采摘机等先进机械装备,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示范区,毛豆采摘效率从0.5亩/日提高到30亩/日;注重联农助农模式创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五统一”“订单农业”等模式,全链条提供种子、秧苗、农机作业、代购代销等农事服务,带动加工型蔬菜基地2万亩以上,帮助周边1200多户农户致富。

  机械赋能,“小火车”打通柑橘产业“最后一公里”

  临海被誉为“无核蜜橘之乡”,柑橘是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然而,其山地种植面积占比达80%,运送肥料、果实等均依赖人工,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山地单轨道运输机的推广应用,有效减轻了工作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2016年以来,临海市农机管理总站瞄准痛难堵点,积极推广发展特色农机装备——山地单轨道运输机,在不破坏生态和丘陵地貌的条件下,架设“小火车”,实现灵活运输,打通柑橘产业“最后一公里”。200公斤蜜橘用500米长的单轨道运输机运输,只需12分钟左右,而过去靠人工肩挑背扛,则需一天左右;种有2300株柑橘的橘园,以往一年的人工工资就需要8万余元,安装一条350米长的山地单轨道运输机,全年人工工资只需6万元。截至2022年,临海市山地单轨道运输机保有量为2434条,数量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总量的30%,受益农户2135户,直接经济效益达5000多万元。

  山地单轨道运输机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其在临海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的支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及当地农机主管部门的整体谋划、示范应用和质量管控。山地单轨道运输机属于新兴特色农机,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当地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堵点难点,广泛征求农户意见,聚焦适宜品种,科学决策,充分发挥补贴资金导向作用,在政策支持、经验探索等环节解除农户后顾之忧,形成农机好用、低价高效的导向效应,实现产品成果的快速转换,搭建起了源头管控、安全宣传、质量保障、安全承诺“四位一体”管控体系,形成了规范的制度流程,既保证了农机有效使用,也守牢了安全生产底线。

  农机农艺融合,水稻机插实现新突破

  连作晚稻机栽秧苗素质差、返青慢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影响了粮食产量。温岭市近年来探索推广的水稻钵苗移栽技术,有效攻克了这个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温岭市于2017年引进全省第一套水稻钵苗移栽设备,开展2ZB-6AK型乘坐式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2BD-600型播种机和D448P型水稻钵苗育秧盘等机械装备的适应性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当地通过改水育秧为旱育秧、改黄泥育秧为全基质育秧、改叶面追肥喷施为秧板底肥撒施、改大水漫灌为节水喷灌等四项技术,攻克钵苗育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总结出省内领先的标准化钵苗育秧技术。此外,针对机械在南方连作稻区应用中暴露出的不足,引导生产企业进行宽窄行设计及采用三缸柴油发动机等,进一步提高设备在当地的适应性。针对钵苗移栽育秧技术要求高、普通农户掌握难度大及一次性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当地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集中育供秧服务中心10家,开发应用“温岭掌上农机”服务平台,创新实施“作业券”补贴政策,有力促进了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田块显示,钵苗移栽比同期的毯苗机插连作晚稻每亩可增产50—75公斤,比人工栽插每亩可节省工本135元,平均每亩实现降本增效200元以上。

  在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中,温岭市持续加强农艺农机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农艺农机深度融合的技术规程。当地还积极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建设社会化农事服务中心,解决中小农户困难。此外,还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技术应用方面给予补助,引导更多农户应用此项技术。 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