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人物 A07 2023-08-261 2023年08月2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人物

项红红:用画笔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

  □本报记者 沈璐兰

  人物介绍:

  项红红,杭州萧山人,农民画艺术家,现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被聘为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新街街道及绍兴市柯桥区钱清街道等地老年大学农民画班辅导员,带领学员深入挖掘本土乡村文化,将其融入农民画创作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其创作的《西施传奇》《乡村大戏台》《激浊扬清倡廉风》《喜气洋洋小康村》等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多项荣誉。

  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喜气洋洋的农民丰收节、热闹欢腾的舞龙舞狮场景……日前,记者来到杭州市萧山区新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仿佛走进一个多彩鲜活的乡村画廊。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刚获得首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农民画赛项三等奖的项红红,她正带着兴趣班学员在创作。

  农民画是一种乡土气息浓郁的绘画作品,大多取材于农村的景色或村民的生活片段,以展现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说起与农民画结缘的事,项红红说,还得从老本行说起。

  “我原本从事纺织行业,蓝印花布是一项非遗技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萧山农民书画协会组织的农民画培训。农民画色彩明快、画面饱满又接地气,容易上手,故事性强,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项红红说,后来她一有空就外出去学习,还把蓝印花布的技艺融入其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同地区的农民画风格不尽相同,萧山农民画起步稍晚,可以说是博百家之长,创作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度。

  新街街道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新街花木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到了海外。得益于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这里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首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项红红创作的《心系“浙”里谋共富》,用细腻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展现了萧山百姓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场景。“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我亲身经历家乡从贫困落后发展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家乡的真实变化通过画笔呈现出来,在作品中展示我们的山河之美、乡村之美、人文之美。”项红红笑着说。

  画室内,一幅色彩鲜艳、构图饱满,极具生活气息的画作格外引人注目——以南宋点茶技艺表演为切入点,以南宋御街为界面,集茶馆、旗袍店、钱塘小吃店、游客等多种元素,形成多重空间,呈现了一派热闹景象。这是项红红去年创作完成的作品《宋韵新风满古城》。“这两年,杭州乃至全国都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新风潮,也让更多人关注到我们的宋韵文化,我就想创作一幅反映其独特文化风尚和精神气质的作品。”项红红说。为此,她多次带着相机前往南宋御街拍摄实景。“边逛南宋御街边构思,但我总觉得缺了些灵动。突然,我脑海里浮现出去年爆火的电视剧《梦华录》中点茶的场景,创作的灵感一下子涌入脑海,我便将点茶场景融入到后期创作中,这也是宋韵文化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

  记者注意到这幅高102厘米、宽72厘米的画作中,竟“藏”了上百人,不仅有游客,还有摄影师、网络主播、外卖员等,每个人的服饰、头饰、表情各不相同,足见功底之深。“农民画,取材于日常生活,但注重细节勾勒,所以我常跟学员说要善于感知生活、观察生活。比如平常要留心不同衣服上的纹饰、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的神态等,回家后记录在本子上,创作时就可以从日常积累的素材中进行选择。”项红红说,“农民画,关键在于如何表达,重点在于讲故事。既要贴合生活实际,又考验创作者的想象力,画作背后的故事则留给观赏者自己想象。”

  农民画,源于农村、创作于农民,天然带有一种融入自然、寄托美好向往的魅力。如果说书画艺术是“阳春白雪”,那农民画则为普通人打开了一扇艺术世界的大门。翻开项红红和学员创作的画作,他们用灵动的画笔和朴素的绘画语言,生动地讲述着新时代浙江农村的故事。“农民画已成为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画笔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我将继续用手中之笔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让更多人了解萧山乡村的崭新面貌和萧山农民的美好生活,传承、创新、发扬好萧山农民画。”项红红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