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将:青山绿水间走出生态富民路
施亚萍
![]() |
![]() |
每到节假日,三门县横渡镇善见村双尖生态旅游景区会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高空滑道、露营……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尽情享受悠闲时光。
从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村,到如今的“网红”村,这背后离不开乡贤王纯将的精心策划。“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这也是我们乡贤的责任。”王纯将以农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不仅鼓起村民的“钱袋子”,也描绘了乡村共富的新图景。
外出创业,仍心系家乡发展
时光倒流,回到1991年。
当时,三门绣衣产业发达,一批批三门人将真丝绣衣带到北京销售。21岁的王纯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外出谋生,他明白,从农村走出去才有希望,不然就只能在家务农。
于是,他向亲朋好友借了5000元,购买了绣衣,直奔北京秀水街而去。
为何选择这个地方?王纯将之前就打听过,秀水街上外国人多,绣衣容易卖出去。他边看边听边琢磨,虽然只会用英语说价格、大小、颜色,但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靠着这笔钱,王纯将在北京开启了谋生之路。一年后,手里存了一些钱的王纯将想,这样赚取差价不是长久之计,他决定返乡创办服装加工厂。
“没有经验失败了,结果连加工费都没赚回来,只能关了厂。”王纯将二度北上,重拾老本行,开起了外贸店。
2000年,王纯将把重心转移到上海。在上海,他投资过游戏、快递等多个行业,最成功的一次投资是在上海南京路,他租了栋3层、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的商场,开起了“淘宝城”。
“将内部隔成300多家独立店铺,出租给商家赚取租金。”王纯将说,那时大家基本是去实体店购物,网购刚刚开始,他们与淘宝网达成了合作意向,被授权使用“淘宝城”的冠名权。
2006年,因为城市改造,商场停业。之后,他转身投资宾馆、公寓等行业。
时间继续流动,来到2017年。
彼时,距离善见村一公里开外的岩下潘村成为了“网红”村,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村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提到岩下潘村,很多人不知道,可一说到它的别名——潘家小镇,很多人就熟悉了。
横渡镇,全镇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有“三门绿肺”之称。同享一片山水,可善见村的房子大多是上世纪建造,村里也没有任何产业。
“我们村也需要发展啊,看看有没有什么项目,我们一起干,带动下家乡的发展。”王纯将与罗良统、罗勇、王纯伟4个经商多年、事业有成的发小,聚在一起聊起家乡近况后,不禁感慨道。
自此,“共富梦”在王纯将心里扎根发芽。
梦想扎根,四兄弟联手“造梦”
好风景开辟新“钱途”,善见村能不能行?他们的答案是:行。于是,2020年,由他们联合出资的善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深思熟虑后,4人决定分工合作。
旅游开发,道路通达是关键的关键。当时,全村只有一座破旧的小桥,村道是石子路。也就是说,修路成了最要紧的事。
在三门从事道路工程建设的罗良统揽下了这个重任。2021年6月,1.45公里长的环村道路和两座通村桥梁完成建设,为善见村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
乡村旅游,靠什么吸引游客?不少人的答案是特色。可做足特色,不是那么容易。
除了山林、岩门水库等资源,离潘家小镇近也是村子的一个优势。“借着潘家小镇的东风,开发不一样的旅游项目,打响横渡旅游品牌,让更多的游客可以留下来。”王纯将说,他们带着村民一起前往杭州、嵊州、义乌等地考察学习,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大家反复商讨,最终决定:依托天然生态环境,打造“双尖山生态旅游景区”,主推“高空玻璃漂流”“步步惊心”等项目。
王纯将很有危机意识,乡村旅游“小打小闹”没有竞争力,他们决定“大展拳脚”。根据设计“蓝图”,景区占地面积5497亩,总投资将达1.2亿元。项目分为三期,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然而,“造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善见村,全村有232户734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只留下老人守着一亩三分地。“投资这么多钱,何时才能有回报?”对此,村民们大多持观望态度。
王纯将和罗勇负责与村民对接,两人进村入户为村民讲解建设规划,协助完成土地流转等工作。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王纯将跟其他乡贤一起筹集了3000万元作为第一笔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推动一期高空玻璃滑道工程落地。眼看着村里一天天变化,村民们看到了发展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转变思想,通过山林、土地、资金等多种形式入股。目前,全村90%以上的村民入股,共筹得资金1500余万元,多的村民投了一两百万元,少的也有三五万元。
经过一年半的建设,去年“五一”假期,景区开门迎客,长约2000余米的高空玻璃滑道深受游客欢迎,一炮走红。
看着沉寂的村庄有了喧闹声,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
抱团发展,绘就共富新蓝图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
景区开业后,给村民创造了三四十个岗位,每个月每人有三四千元收入。碰到节假日,还要招收临时工作人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看到村里变化日新月异,不少在外工作的善见村人开始“回流”:原来在台州椒江上班的罗娇,回到村里后在旅游公司担任文书,工资与在外相当,年底还能拿到分红;在外工作多年、59岁的杨圣舜,选择回村开民宿。杨圣舜说:“生意蛮不错,希望更多的村民回来开民宿,从而吸引、留住更多的游客,推动村庄发展……”
搞好乡村旅游,离不开人,这其中就离不开本土人才。如今,越来越多的“罗娇”和“杨圣舜”回到了善见村,促进了村庄发展。
“以前乡村旅游拼景区、拼设施,现在要拼特色,这样才能吸引游客主动上门。”在王纯将的“蓝图”中,善见村的乡村旅游要向更高层次迈进,还要做足做好特色,“三期建成冰雪世界、儿童游乐园、高端康养民宿等项目,横渡空气好,是康养的好地方,希望这个特色定位,能走成功。”
王纯将认为,只有整个片区发展起来了,形成共生业态,才能做大乡村旅游蛋糕,实现共同富裕,真正把村里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离不开政府之手。横渡镇将岩下潘村、善见村、桥头村等7个地域相邻的村庄,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发展集群,深入探索“村集体与工商资本共同开发”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全民共富。
“打响横渡旅游、三门旅游的品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让风景变成‘钱景’,实现共同富裕。”对于未来,王纯将充满了信心。施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