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4 2022-12-241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科技

从“种田收入少”到“种田能致富”

看永康如何走出一条稻渔种养共富路

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名单,其中永康市推广中心副主任朱新丁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这不仅是对朱新丁30年如一日为永康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肯定,也是永康市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永康市通过聚焦源头管控、过程防治、末端治理三大重点工作,大力推广“稻+N”生态种养模式,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粮渔增产、增值,走深走实“一田多收”的共富“稻”路,水产养殖产业向好向上发展,成功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和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等。在今年9月举行的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交流会上,永康市的“稻+N”生态种养模式向全省推广。

  生态种养,力促渔业绿色发展

  今年国庆节期间,笔者在永康市石柱镇池宅村200亩稻田四周看到,颜色不一的花草配上金黄色稻穗煞是好看,成为田野上一道美丽风景线。原来,这些花草是用来吸引赤眼蜂的。赤眼蜂作为稻飞虱、二化螟等水稻害虫的天敌,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让水稻少“喝”农药。而种在田中的依乐藻能起到净化水资源、降低养殖污染的作用。在这种稻虾共作、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水稻生长产生的微生物和害虫,为小龙虾生长提供了充足饵料,小龙虾则起到松土、除草的作用,其排泄物能增强土壤肥力。种植大量水草减少稻田用药量,这是永康市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的内容之一。

  永康市的稻渔种养面积近几年快速增加,从2019年3075亩增长至2022年1.24万亩;实现规模养殖主体尾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示范基地水产养殖用药总量同比减少5%以上,抗生素类渔药同比减少10%以上;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中,主导品种饲料替代率提高到70%以上……

  永康市西城佳满稻鱼养殖场示范推广的用药减量化技术模式,可实现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用药用肥减量70%以上。“通过采用‘三池两坝’模式,我们对养殖池塘的尾水进行处理后,水质可达Ⅲ类水的标准。”朱新丁说。

  今年,永康市推广的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也为渔业绿色发展打好了基础。该市建立了2个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试验推广点,通过综合效益分析、建立不同养殖品种饲料配方及替代方案,提高配合饲料替代率,现已完成年辐射推广鲈鱼养殖面积14公顷、网箱1600平方米及帆布袋养殖马口鱼、鲈鱼、石斑鱼3500平方米。

  从“种田收入少”到“种田能致富”的大转变,正是永康市重点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的成果体现。2019年以来,永康市深入实施省稻渔综合种养百万工程,创新推出“稻+N”复合生态种养模式,通过提供专业化指导帮扶、构建多元化发展模式、实施动态化培育,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形成以稻养渔、以渔促稻、粮渔双赢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2022年,全市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800亩。

  产业融合,让农户喜获“渔”利

  水产养殖业延伸出的共富项目,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了水稻稳产、群众增收的目标,成为农民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农业增效的强劲力量。这在永康市叙光家庭农场得到显著体现。

  在不同季节,这家家庭农场里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初夏,绿油油的水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金秋,金黄饱满的稻穗展示出丰收的美景。谁曾想,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田。今年,该农场负责人陈云贵及时抓住推广“稻+N”复合种养生态模式的好时机,让连片荒地“改头换面”,呈现勃勃生机。 

  “我们听说稻渔种养收益很好,刚好这里环境好、无污染,便对这片土地进行了改造。”陈云贵说,他流转承包了120亩农田,今年种养的水稻和鱼都获得了丰收。

  其实,这是永康市通过稻渔综合种养解决“非粮化”问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聚焦稳产增收、以渔促稻的目标,以稻渔综合种养为抓手,开展“非粮化”整治,打造了永康市叙光家庭农场抛荒地复垦和永康耀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造田造地复种典型示范,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今年‘五一’假期,我们村开展‘龙虾垂钓+休闲游玩’活动,日均收入1.5万元,稻渔综合种养,让我们看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出路。”池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池启高说,今年上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加60余万元。

  如今,“稻+N”已成为永康市一项特色富民产业。“水产养殖业是一条范围很广的产业链,而种植水稻、养殖水产品只是整条产业链的初端。为实现产业链效益最大化,我们深挖相关旅游、餐饮、休闲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全产业链。”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应明说。

  该市以“农安永康”和“浙样施”App为依托,以“浙农优品”为抓手,在监管种养全过程的同时,积极挖掘稻渔综合种养“接二连三”功能,举办了生态小龙虾美食节、龙虾垂钓文化节等活动,配套完善集休闲、科普、体验、创意于一体的“生态农工旅”聚集区,加强与县内外餐饮服务业合作,有效延伸稻渔产业链。

  永康市通过聚焦生态种养、优质提价、品牌增效,构建了“企业+农户”“村集体+农户”“抛荒治理+生态种养”等多种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稳产高效、标准规范、特色鲜明、品牌运作”的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各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稻渔种养向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5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8个稻渔综合种养集成示范区,辐射种养主体70余家,带动就业1000余人,助农增收2000余万元。

  金永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