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产业 A05 2022-12-241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5版:产业

千年宋韵 世代茶香

余杭径山茶:“三茶”融合谱写新时代篇章

径山茶园

  □本报记者 郑亚楚

  说起杭州的茶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西湖龙井,其实,杭州的名茶还有很多。余杭的径山茶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浙江历史文化名茶,径山茶始栽于唐兴于宋,在宋代被列为“贡茶”,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曾荣获中国文化名茶、浙江十大名茶称号。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坚持绿色发展,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径山茶走向高质量发展,目前有茶园面积21442亩、年产量3315吨,产值4亿元以上。同时,由径山茶产业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茶品牌价值达27.34亿元,在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三茶”融合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文化赋能:传承茶之“魂”

  连日来,在余杭径山镇最热的词,莫过于“径山茶宴”了。

  11月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荣升人类“非遗”,径山茶韵再次飘香世界。

  在径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于一味”,径山茶与“禅”有着不解之缘。相传最早的径山茶,便是由禅僧栽种、在禅寺成长,而后声名远扬。“径山茶宴”自南宋时期从杭州径山传入日本,日本流行至今的“茶道”便是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茶宴”。2019年,中国茶圣节期间,中断数百年的“径山茶宴”再次恢复,张茶榜、击茶鼓……人们又一次领略了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文化是径山茶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立足于千年禅茶文化,径山镇坚持茶文化的内在挖掘和外在延伸,不断扩大径山茶的影响力,提升径山茶品牌,也因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径山茶收获了众多荣誉:先后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气候生态优品等称号;2017年,径山茶成功入驻中国茶叶品牌馆,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古钟牌径山茶荣获金奖。

  接踵而至的荣誉让径山茶大放异彩,径山人也积极讲好茶背后的故事。目前,径山村的微电影系列——《茶宴的秘密》《跟着径灵子游径山》已完成拍摄并上映。“《茶宴的秘密》以儿童的视角,讲述了径山人苦心研究,终使一度失传的‘径山茶宴’得以重现的故事。这是我们《径山村的故事》系列电影中的第一部,整个系列共有3部。”径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荣华表示,“我们希望把径山村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影片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径山、走进径山。”

  文化已成为径山茶传承延续的载体与符号。在径山镇径山村,人们随处可见一个可爱的萌娃,他身穿蓝色僧袍,头戴斗笠,憨态可掬,惹人喜爱。“这是径山村的‘形象代言人’径灵子,茶圣陆羽曾隐居径山,著就举世名典《茶经》。而陆羽,号竟陵子。我们取其谐音‘径灵子’,代表径山之灵气,径山茶之禅意。”俞荣华告诉记者,径山镇还积极打造了“茶小僧”等茶文IP,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打造“陆羽泡的茶”茶铺,大力推进径山茶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

  产业引领:筑牢茶之“基”

  一杯好茶来之不易,从种茶、采茶到制茶,每一个环节都要下深功夫。近年来,以品质化提升和融合化发展为抓手,径山镇不断提高径山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茶产业升级。

  当地出台专项政策,制定了径山镇“共同富裕25条”,对建设标准化茶园、实施茶园经营规模化、做强龙头企业、开设径山茶专卖店和开展电商创业等给予配套补助和奖励,增加茶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两年,我们大力推进茶产业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努力提高茶叶品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助力申报大径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区累计改造老茶园4000余亩,实施茶种植、生产销售全链条标准化管理,推广实行“企业+农户”模式,将50家茶企及155户散户纳入食品生产追溯系统监管范围。

  茶产业蒸蒸日上,产业链条也如茶叶脉络,不断延伸。今年国庆,以径山寺风景区为核心新建的径灵子乐园一开园,便吸引了不少游客,周边民宿“一房难求”,农家乐和民宿产业也随之成了径山人致富的新产业。在乡村休闲旅游建设中,围绕径山茶文化,径山镇开展各类茶民俗文化活动,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举办中国茶圣节、茶祖祭典、径山茶汤会、禅村喫茶节文旅节庆,每年与游客相约“径山茶宴”展示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展示传授径山茶炒制技艺……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径山,把盏品茗,放松身心。

  “目前,径山镇已开发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等主题游线8条,‘径山茶溯源之旅’入选‘春季踏青到茶园’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全镇实现茶、文、旅有机融合。”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茶产业的发展也为共同富裕搭建了桥梁,径山村以茶为媒,与周围双溪村等4个村联合成立了共同富裕联盟。“通过联盟,我们几个村发挥径山茶的文化、产业优势,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俞荣华说,“游客不仅能品尝到爽口香郁的径山茶,还能参与采茶、制茶等茶事活动,体验宋代点茶,学习径山茶道,身临其境感受径山茶文化的魅力。”共富联盟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科技驱动:激活茶之“源”

  如何辨别真假径山茶?如今,径山茶可以用数据为自己“正名”了。

  借助5G技术,径山茶创建了区块链溯源平台,消费者只要通过扫描茶叶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取茶叶的经纬度、生长、采摘、炒制、包装等供应链信息。这项技术由杭州径山茶叶有限公司开发并在茶园上应用。该茶园因此成为杭州市唯一的5G数字茶园。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公司负责人唐跃武说,“为了保障径山茶的纯正品质,公司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与浙江大学、浙江移动合作,联合开展基于‘物联网+区块链’径山茶溯源技术的研究,建立视频可追溯系统,初步实现了‘互联网+茶叶产品+追根溯源’。”

  数字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唐跃武告诉记者,如今,在径山茶园里,装有用太阳能供电摄像头,可采集茶园温湿度、PM2.5值、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在茶叶加工车间,茶叶采摘、炒制、包装等信息,由人工上传或摄像头自动获取,所有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至云服务器存入区块链“账本”中,确保数据不可篡改。茶叶包装上的二维码被扫描次数,也会被记录,防止二维码被复制假冒使用,确保质量追溯系统的可信度。

  与此同时,还通过研发驱动,推动径山茶产业化可持续发展。记者了解到,径山镇通过改良南宋抹茶工艺,已实现抹茶年产量600余吨,形成径山绿茶、红茶、抹茶三茶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针对年轻人需求,还鼓励企业开发奶茶、冷泡茶、茶小酥、绿茶面膜、茶精油等茶叶衍生品,为径山茶产业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研制出的一款抹茶,倒进水里摇晃9秒就能享用,非常符合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浙茶集团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静说。该公司建立了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茶旅及产、学、研于一体的特种茶中心,已开发出抹茶拿铁、抹茶雪花酥、抹茶软曲等抹茶系列产品。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因素。为传承传统的茶技茶艺,径山镇还积极培育茶产业新农人,规范径山茶的摊青、杀青、揉捻、烘焙等炒制步骤,先后对50家茶企和84名茶农开展培训,以老带新、熟带生培养一批民间炒制茶叶能手。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种茶、制茶“土专家”被茶企、合作社或其它社会组织聘用服务茶农,成为茶产业致富带头人,如今,当地的茶叶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