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变革重塑启新程
编者按:
2月23日,在杭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提出,今年要着力迭代升维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加快变革重塑,打造一批新时代三农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基础。温州、绍兴等地农业农村部门(渔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就如何做好下一步三农工作作了交流发言。本报撷取部分亮点,以飨读者。
温州:创建未来乡村 推进美丽乡村迭代升级
2021年,温州市率先系统谋划未来乡村建设,聚焦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导产业、主体风貌、主题文化“三基三主”建设内容,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出台《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温州未来乡村建设导则》等政策性文件,系统设置未来乡村创建的43项指标内容,全面构建了未来乡村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全市共谋划建设应用场景项目738个,共完成项目投资31.45亿元,打造了一批深受老百姓欢迎的特色应用场景;在未来乡村系统集成公共服务,建成智慧健康站25个、智治中心24个、养老服务中心29个,提档升级幼儿园、小学42个,有效提高了未来乡村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今年,温州市将落实落细“一统三化九场景”的建设要求,建设100个未来乡村。
一是突出项目建设,培育新兴富民产业。聚焦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围绕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大未来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全市要谋划建设各类产业项目100个以上,新增产业项目投资200亿元以上。同时,组织实施农业“五优联动”工程,推动农产品“产、购、储、加、销”联动改革,创新“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农商直供、预制菜肴、冷链配送等业态,开展预制菜“十企百品”行动计划,开发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新模式,重点打造铁皮石斛、番茄等10条特色富民产业链条。
二是实施村貌革命,擦亮乡村美丽底色。扎实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组织实施“村貌革命”三年行动,建设一批有乡土味、瓯派韵、国际范的“浙南民居”。全年实施“村貌革命”行政村600个,其中建设未来乡村项目村103个,创建“村貌革命”镇级样板区10个、村级样板区100个。同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一把扫帚扫到底”、污水处理“一支队伍管到底”、公厕服务“一套标准抓到底”、绿化养护“一把剪刀剪到底”等城乡一体长效管护机制。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整体智治。坚持“一地创新、全市共享”,开发未来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模板,系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全面建成一个乡村产业大脑,贯通乡村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乡村地理信息多维立体“一张图”。深入实施“微权力e监督”工程,集成乡村治理应用,探索“一张图”管理乡村的整体智治。
四是整合公共服务,构建全龄友好型乡村。结合“共享社·幸福里”建设,整合村民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植入养老中心、老人食堂、儿童乐园、救助帮扶等功能,重点推进智慧健康站、智治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一站两中心”建设,全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医疗圈、健身圈、养老圈,推进事务共办、阵地共用、多元共治、资源共享,构建全龄友好型乡村。
绍兴: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粮食生产安全底线
近年来,绍兴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2021年,全市投入财政资金3.8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1.39万亩,累计建成214.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9.5%,居全省前列。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4.6万亩、总产量79.3万吨,面积、产量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创六年新高。
今年,绍兴市将开展“我为农民建良田”活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快、实、优、稳、效”,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一是突出一个“快”,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落实今年省下达的新建高标准农田0.83万亩、补建0.22万亩任务,指导督促县(市、区)及镇(乡、街道)抓紧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及时开展项目评审,力争3月10日前上报省里批复实施计划。同步启动各项前期工作,抢抓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对2021年开工建设的73个续建项目,切实加强现场督促指导,确保按期完成。
二是突出一个“实”,落实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完善制度体系,严格竣工验收,对2020年建设的41个项目,及时组织验收,严格审查工程数量和工程质量,力争5月底前全部完成。同时,做好上图入库,加强档案收集和存档,及时将项目范围矢量数据移交自然资源部门,实行特殊保护。
三是突出一个“优”,提优开展绿色农田建设试点。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基础上,合理安排建设内容,重点突出对农田基础设施、耕地地力、生态环境及农田整体智治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积极推进绿色农田建设试点,推动高标准农田成为绿色粮田示范样板,带动粮食生产效益和品质“双提升”。
四是突出一个“稳”,平稳推进“非粮化”整治。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原则,对存量“非粮化”清理腾退的部分,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对确实无法清退的地块,有序开展调整补划,严把补划地块质量;对已清理腾退的地块,适应农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非粮化”整治任务,继续交出粮食生产高分报表。
五是突出一个“效”,探索农田长效管理制度。整合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力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农田管护责任。探索应用“浙农田”数字化监管手段,建立农田用途管制举报处理机制和农田基础设施保修服务机制,努力确保良田粮用,绘制好绍兴绿色农田这一蓝图。
临安:建设数字乡村 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跑道。杭州市临安区抓住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机遇,大力推进“天目云农”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数字乡村引领区的实践范例。
聚力数字底座,建设数字乡村。一是着力打造临安乡村大脑。在浙江乡村大脑基础上,按照“12个统一”原则,全面落地省农业农村厅“浙农”系列场景,全面贯通省、市、区、镇、村五级数据,加强部门基础数据归集和省乡村大脑数据回流应用,开发“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等特色应用场景。二是推进“天目云农”集成展示。集成以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服务三大模块应用,通过“天目云农”进行展示,全力打造青山湖、高虹等5个特色示范区。
聚力数字富民,升级乡村产业。山核桃和竹笋是临安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临安区全面推行“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着重升级产业大脑,建设透明工厂,实施“云基地”“云销售”等“5朵云”,打造未来农场。同时,数字赋能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未来乡村“9大场景”,今年计划创建数字乡村样板村26个、未来乡村6个。
聚力数字安民,升级乡村治理。以“共享法庭”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实现司法服务前移、矛盾就地化解,确保万人成讼率、初访化解率居全省领先;以“微权力”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推进村级财务、项目工程、惠民补助、资产资源、农民建房“五公开”,实行“一村一码”,一扫即知;以“短临预警”防控地质灾害,建设地质灾害精密防控体系,持续优化降雨预警模型。
聚力数字惠民,深化乡村服务。作为全省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今年临安区将重点推进“农房一件事”落地应用,实现违建源头管理、风貌统一管控、共富一房激活。全面推广“天目云贷”“安居贷”等金融服务,持续推进智慧教学、远程医疗建设,开设网络同步课堂,面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投放监测设备,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永康:实施“机械强农” 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近年来,永康市立足产业优势,强化工农互促,把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作为“解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形成强农利农富农的生动局面。今年,永康将围绕“六个一”,加快打造“机械强农”示范样板。
一是夯实基础,壮大一个农机产业集群。加快国家丘陵山区小型农机推广应用先导区农机智能制造园建设,完善农机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高端农林装备会展、农业机械试验检测鉴定等三大中心,壮大整机制造、动力机械、人工智能、高端零部件及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为全省建设国家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是锻造长板,实施一批产业强链工程。目前,永康市有农机生产企业1650余家,年产值超100亿元。下一步,将实施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零部件到整机、从生产要素购置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强链工程,积极拓展农机产品种类,不断提高产业链本地供应率,力争农机产品全覆盖。
三是对接顶层,搭建一个展示交流平台。今年7月,永康市将承办首届中国(永康)农林装备展览会。永康将进一步加大与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科创中国·智汇丽州”“揭榜挂帅·全球引才”等系列活动,加大高端人才和重大投资项目引进,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
四是全力攻坚,交上一份需求清单答卷。围绕先进适用农机具、农机农艺融合、基础设施宜机化等需求清单,全面排摸企业生产能力,全力支持浙江四方集团、浙江星月集团等10家农机研发中心参与“揭榜挂帅”,全面攻坚省厅“领雁计划”3个研发项目;开展“一县三基地”创建,创建2022年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五是对标对表,提升一批薄弱环节项目。围绕粮、蔬、果、菌、茶等产业机械化薄弱环节,重点研制成本低、效率高、寿命长的小型农机装备,重点推广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装备。制定农机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和“首台套”创新奖励政策,计划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7个,总投资近4000万元。
六是探索共富,培育一批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对全市农机服务主体进行数字化改造和设施完善提升,为农户提供机耕、机插、机收、机烘等全链条“一站式”服务。计划创建省级农机服务中心2家、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5家、农机创新试验基地5家,覆盖全市受益农户三分之二以上,探索全国典型农事服务共富案例1个。
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