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又添一个“国字号”鸭种
“奉化水鸭”成为国家家禽遗传新资源
陈路漫 王夏君
![]() |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宁波市奉化区奥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农机畜牧中心等单位共同选育的“奉化水鸭”品种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委员会鉴定,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这是我省继“绍兴鸭”“缙云麻鸭”后的第三个“国字号”鸭遗传资源。
据介绍,“奉化水鸭”是一种绿头鸭,原产地为宁波市奉化区,主要分布于尚田、溪口、松岙等乡镇。自上世纪以来,随着西湖野鸭、西德野鸭(后更名为德国野鸭)等其他绿头鸭品种性能的提高,生产性能和驯化程度低的“奉化水鸭”数量锐减。
为进一步保护该遗传资源,自2008年开始,宁波市奉化区奥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走村串户收集该遗传资源,扩繁种群数量,建立保种群。同时,与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合作,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不同鸭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的分析等一系列研究。
“奉化水鸭”是在近海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下,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消费习惯而形成的地方遗传资源,属肉蛋兼用型品种,具有觅食力强、肉质鲜美、蛋品质好等特点。与家鸭相比,“奉化水鸭”体型较小,野性强,翅膀强健,飞翔能力强,能从陆地起飞,还能从水面直接起飞。其所产蛋蛋壳为独一无二的枯草黄色,蛋清晶莹剔透、蛋白洁白光亮,营养价值明显高于家鸭蛋。目前,“奉化水鸭”核心群母鸭存栏250只、公鸭存栏300只,扩繁群2600只,生产群8800只。
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奉化水鸭”通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对于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特色优异性状的遗传解析,家鸭驯化与起源研究,畜禽产品多样化、高值化开发格局的构建,以及进一步增强我省畜禽产品竞争力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今后,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将联合有关单位,对“奉化水鸭”进行系统整理和提纯,挖掘其生产潜力,发挥其肉蛋品质优良特性,推动以“奉化水鸭”为原料的地方特色鸭制品——水鸭肉、鲜鸭蛋和咸鸭蛋等的开发,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畜禽产品的需求。
陈路漫 王夏君
延伸阅读
我省另两个“国字号”鸭种
绍兴鸭
“绍兴鸭”又称绍兴麻鸭,主产于绍兴市,形成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已驯养,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品种选育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对两个自然品系(红毛绿翼梢系、带圈白翼梢系)进行提纯复壮。建立绍兴鸭原种场后,开始了白羽品系的选育。绍兴鸭蛋壳颜色有青色和白色两种,红毛绿翼梢系以产青壳蛋居多,带圈白翼梢系以产白壳蛋居多。20世纪90年代又选育出青壳蛋系,蛋壳青色率在92%以上。
“绍兴鸭”是国内优良的蛋用型鸭种,具有体型小、产蛋多、耗料少、成熟早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正常饲料管理条件下,一般年产蛋250-290枚,部分高产群年平均产蛋可达300枚以上,蛋重65克左右,个大壳薄。2006年,“绍兴鸭”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缙云麻鸭
“缙云麻鸭”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蛋鸭品种,至今有500多年养殖历史,最早始于新建、新碧一带。改革开放后,养殖麻鸭成为缙云农民异地创业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缙云麻鸭”体型结构匀称、肌肉紧凑结实、躯体小而狭长,具有成熟早、产蛋率高、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饲料报酬率高、蛋个适中等特点,500日龄产蛋量300-310枚,平均蛋重65-68克,总蛋重18-20千克,饲料转化率1∶2.8-3.0。1999年,缙云县拨出专款对“缙云麻鸭”品种开展保护和选种选育,2002年创办了“缙云麻鸭”原种场。近年来,缙云县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进行科技合作,研发出了不同组合配套系商品鸭。2009年,“缙云麻鸭”被确定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1年3月,“缙云麻鸭”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