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到100公斤重只需185天,瘦肉率高达57%
这头“二师兄”卖了3000万元
梁雅妮 王夏君
![]() |
优质黑猪“绿嘉黑” |
![]() |
“绿嘉黑”的“雪花肉” |
日前,2021浙江科技成果线上竞价(拍卖)会在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上举行,省农科院共有8项科技成果顺利完成交易,起拍价1365万元,成交价3314万元,溢价率高达143%。
这是省农科院首次通过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成功实现线上竞价(拍卖),标志着该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功探索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拍卖会上,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优质猪新品群及其生产技术”,从1200万元起拍价一路飙升,经过4家企业61轮竞价后,最终以3000万元的价格落槌成交。这不仅开创了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先河,也标志着该院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解决区域重大需求以及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优质猪新品群及其生产技术”包括330头“绿嘉黑”种猪和相关知识产权。“绿嘉黑”是省特级专家、省农科院研究员徐子伟带领科研团队历时10年,从优化猪肌纤维类型和肌肉代谢类型出发,集国内外种猪优良基因资源进行杂交与横交固定,经6代持续选育后形成的新品群,并获得发明专利。该项技术也是在省畜禽育种专项的多年持续支持下取得的重大成果。
这到底是一头什么样的猪,可以拍出如此高价?一组数据可以告诉你答案,这头“绿嘉黑”究竟有多“靓”:
——“绿嘉黑”达100公斤体重日龄为185天,比“外三元”猪仅延长15天,比土种猪则缩短100天以上,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走上老百姓餐桌;
——瘦肉率约为57%,比“外三元”猪仅低5个百分点,比土种猪则高15个百分点;
——与“外三元”猪相比,“绿嘉黑”肌纤维直径降低50%、红肌纤维含量增加2倍,肌内渗入充沛的脂肪,形成纹理漂亮的“雪花肉”……
“它的肉色泽红润、系水力好、肌纤维细嫩多汁、水溶性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香味物质含量高、‘雪花肉’特征突出、感官风味鲜美。尤其是‘雪花肉’纹理、细嫩多汁、滋味鲜美特征还优于地方土种猪。”徐子伟介绍。
“绿嘉黑”目前已在海宁、安吉等地饲养。初步统计,在实现优质优价的情况下,饲养“绿嘉黑”猪的经济效益可以比饲养普通“外三元”瘦肉猪增效10%以上。
“绿嘉黑”猪肉多次参加省、市农博会,也曾在杭州多家超市门店上架试销,备受消费者喜爱与好评。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这次成果转让,将加快优质黑猪成果的推广步伐,为改善消费者餐桌上的猪肉风味作出贡献。
2021浙江科技成果线上竞价(拍卖)会是2021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系列活动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梁雅妮 王夏君
延伸阅读
优质黑猪“绿嘉黑”
长期以来,由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等外来猪种杂交形成的“外三元”瘦肉猪,以其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和瘦肉率高等优势,占据了国内外商品猪生产的主体地位。但“外三元”猪的肉质风味较差,已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抱怨。且外来猪种的核心技术源头在国外育种公司,我国养猪业的“猪芯片”受制约。
以我国地方猪血缘为基础选育优质猪新品种,既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可以明显超越“外三元”瘦肉猪的肉质风味。这是我国种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优质猪的培育是一个难题,生长性能高与肉质风味好,这两者长期以来难以完美结合。我国的土种猪肉质风味较好,但因生产性能低下、肥膘过厚、饲料报酬过低而难以直接作为商品猪生产。
省特级专家、省农科院研究员徐子伟带领科研团队培育的优质黑猪“绿嘉黑”新品群,各项性能指标有重要突破:一是生长性能非常接近外三元猪;二是猪肉品质突出优异。这些指标大幅超越了“外三元”猪,也全面赶上了地方土种猪。
优质黑猪“绿嘉黑”已在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结合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实现猪肉“好吃而不贵”的民生福利打下了科技基础,有望成为中国猪种业“芯片”自主创新的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