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
金华:“三端”协同打通机械强农通道
郑铭明
□见习记者 郑铭明
可广泛适用于水田、旱地除草,能在各种种植园内开沟培土作业的微耕机;可根据不同作物种植要求精准自动施肥、灌溉的水肥一体机;能一次性完成穴盘进给、铺土、平整、打孔、播种、覆土和洒水等作业工序的全自动播种流水线……在金华市农科院(省农机研究院)内,展示着众多农业机械化科研新成果、新装备,令人赞叹。
2021年以来,金华市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立足农机研发、制造、推广“三端”协同,推进机械强农行动。成立农业“双强”行动专班,统筹力量,市县联动,制订“1+X”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方案和“3+X”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方案,全力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为加快先进适用农机研发,金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经信、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对接省科技厅“揭榜挂帅”平台,由金华市农科院牵头申报省“尖兵”“领雁”项目。目前,1个“尖兵”项目和4个“领雁”项目被列入榜单并开始实施。
“我们针对省内丘陵地貌和板结土壤等特点,结合北方大田用薯类收获机成熟经验,研制出适用于我省的薯类收获装备。”金华市农科院党委委员、正高级工程师陈长卿以薯类收获装备为例作了介绍。2021年以来,项目团队结合该市开展马铃薯甘薯机械化种植农机农艺融合试验与示范的实际,专门开展薯类收获机的功能拓展研究,在薯类收获机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特征与种植方式进行改造,实现毛芋、生姜、花生等地下作物的机械化采收。“使用薯类收获机后,平均每亩地可以节省人工成本500元。”陈长卿说。
农机研发和农机制造紧密相连。金华市积极推动农机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引导培育农机装备品牌,在仿形耕作(自动调平耕地)、高效植保、精准施肥、智能收获、农业物联网、5G+、无人驾驶、数字工厂等先进农机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方面,打造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字标金华制造”品牌。
金华永康是全国重要农机生产基地,农机装备产业已呈现出产品有基础、产业有配套、创新有能力、推广有政策的产业发展特点。全市共有农机生产规上企业133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零部件到整机、从生产要素购置到产品销售的农机装备完整产业链。
为加快农机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打通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金华市加快产学研衔接,探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该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祝苏武告诉记者,目前,金华市下辖的东阳已创成5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和5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可辐射辖区内水稻、畜牧、茶叶生产所有区域,实现相关产业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武义东井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建成金华市首个“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户提供从育苗、插秧、病虫害防治到收割的全程“一站式”服务。
除此之外,金华市还加大智能设施装备的集成应用。“有机可乘”农机智慧服务应用配合65套“北斗农机”作业探测终端,实现种粮大户、服务队全覆盖;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慧茶园与数字化加工生产线,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可日产鲜叶2万公斤,节省人工成本80%以上。
“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装备将成为未来金华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的重点。”金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培涨介绍,接下来,该市将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推进“两融两适应”,实现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