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4 2021-11-271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科技

厨余垃圾变身环保肥,利用率百分百

这个村种出的酵素大米每公斤卖20元

  “今年村里的酵素大米已经卖掉一半了,订单还在不断增加。”11月19日,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村民刘安芬兴奋地向笔者介绍,今年是该村推广酵素生态水稻种植的第四年,规模为30多亩,每亩产量400公斤,种出来的大米价格能卖到每公斤20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种植这些生态水稻使用的环保酵素有机肥料都是“免费”的,因为它们全部来源于村里的厨余垃圾,由村民自己生产。目前该村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100%,主要秘诀就是“环保酵素+厨余堆肥”。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瓜果的皮、蔬菜的叶子、烂掉的水果,你能拿来做什么呢?在箭岭村人的手中,这些东西可都是“宝贝”。

  “环保酵素由红糖、厨余垃圾和水,按照1∶3∶10的比例混合,经过3个月发酵制成。村民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主要是厨前垃圾,在我们村都被回收制成了环保酵素。”刘安芬介绍,“环保酵素是一种酶,经过稀释后,可用于洗碗洗衣,对厨卫做家居清洁,也可当作肥料养护土壤、减少虫害,流入下水道还可以净化河流湖泊。”

  以前的箭岭村,每天垃圾清运车都会装满一车,多的时候垃圾重量甚至超过1吨。村子毗邻横山水库,该水库是奉化及周边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2017年12月,箭岭村正式开展了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的试点,目标是打造一个“零污染”村庄。

  当时,退休老人刘安芬捐出10万元钱,用于购买环保设备、招募培训环保志愿者等,手把手教村民垃圾分类和环保酵素制作。

  除了将餐前垃圾做成酵素,村民们每天生产的餐后垃圾也会被统一运到有机肥制造基地进行统一处理,一层餐后垃圾、一层酵素、一层黄土的特殊配比不仅减少了垃圾的总量,也让该有机肥的肥力大增。目前,箭岭村已累计制成环保酵素有机肥料60余吨,培育酵素农业基地80亩,3年累计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增加村民收入15万元。

  酵素稻喜获丰收

  “通过使用环保酵素施肥,种植出来的水稻等农作物不仅氨基酸含量高、口感好,而且不会长虫,无污染。”刘安芬介绍。

  2018年,箭岭村开始试点、实验推广酵素生态水稻种植,利用酵素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含量和微生物,而堆肥又让土壤更加肥沃,实现粮食提质、农业增效,生产出来的大米一经上市,就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10月以来,今年该村种的30多亩酵素水稻进入收割旺季。毛浩良是大堰镇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趁着天气晴朗,他赶忙增加人手,开足马力收割水稻。

  去年,毛浩良将村里的20亩生态试验田承包下来,按照统一要求,用堆肥替代化肥、酵素原液取代农药,进行规模化种植。水稻还长在田里,就已被订购,这在他数十年的种植生涯中,还是头一次。

  “我以前种的水稻,每公斤都卖5元左右,今年承包了村里的酵素水稻田,种出来的稻谷20元一公斤,虽然产量不高,每亩只有400公斤,利润还是今年高,种出来的大米不愁销路,村里马上就收购了。”毛浩良满脸笑意地说。

  今年是大堰镇箭岭村推广酵素水稻种植的第四个年头,在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同时,让水稻种植更绿色,更生态,更高效,箭岭人慢慢摸索出一条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在退林还耕政策后,箭岭村明年将新增土地80余亩,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酵素生态水稻种植。

  段琼蕾 边城雨 吴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