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绍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考
张剑 赵戊辰
![]() |
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木客村茶业专业合作社茶园。 |
□张剑 赵戊辰
茶叶是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绍兴市作为浙江传统产茶制茶大市,近年来持续做深茶叶“品”字文章,坚持品质兴茶、品牌强茶、品类活茶,在推进茶产业高质高效上趟出了一条新路。随着消费升级、健康理念提升,居民对茶叶需求也日益呈现出高端化、多样性趋势。如何更好地满足百姓对茶叶消费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推动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绍兴市下一步推进茶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绍兴茶产业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绍兴市在做大做强茶产业过程中,注重示范引领,坚持合作共赢,强化源头管控,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行动、品牌统管行动、品牌推广行动,聚能周边业态、旅游业态、文化业态,实现品牌强茶、品类活茶。
目前,全市有茶园面积62万亩,茶产业从业人数达49.3万余人,2020年茶叶总产量4.06万吨、产值33.44亿元,茶叶出口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全国三分之一;拥有“大佛龙井”“平水日铸茶”等4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其中3个品牌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茶产业俨然成为该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虽然绍兴市在高质量发展茶产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茶资源总体利用率不高。全市茶叶产值主要来源于名优绿茶(占85%),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抹茶、红茶等新兴茶类和加工品产值比重不到10%,从事茶叶精深加工和衍生品开发生产的茶企还不多,茶叶产业链较短。
二是茶产业低小散问题较为突出。该市茶业经营主体普遍规模较小,缺乏规模龙头企业引领,全市名优茶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茶企仅2家,集中连片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茶园仅101个。尽管该市培育了像“大佛龙井”“越乡龙井”“绿剑”“平水日铸”等一批区域性名优茶品牌,但与国内顶尖品牌比,影响力仍存在差距。
三是国际贸易壁垒风险始终存在。该市珠茶年出口量虽占全国珠茶出口总量的80%,但受贸易壁垒影响,出口市场主要局限于非洲等中低端市场,出口单价较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四是专业从业人员缺乏。懂茶园管理、生产加工、营销策划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同时,采摘人员日益紧缺,大部分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制约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绍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绍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供给侧入手,改变传统单一、低效供给模式,推进全业态、多元素、广覆盖供给,实现由卖茶叶向卖文化、卖风景、卖科技方向转变拓展。在保证茶叶品质、安全、口感的前提下,通过科技引领、业态延展、品牌打造等手段,激活和提升产业附加值、溢出率。
首先,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提升竞争力。一是与国家级茶叶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围绕茶树新品种引种、智慧茶园建设、茶叶新产品开发等,开展战略合作,提升各科研机构在嵊州茶树良种基地、柯桥茶产业聚集区、绍兴抹茶等精深加工领域的科技引领、产业对接和技术指导的层次和频率。二是厚植抹茶产品的先发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应用现代化加工技术,开发生产抹茶产品,支持茶园(场)、合作社、茶农按标准建设抹茶原料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抹茶生产和原料基地。三是加大新技术、新成果开发利用。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加快茶药、茶胶囊、茶保健品等科研成果转化,拓展茶叶多种功能,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
其次,要以基础建设为抓手,赋能产出力。一是夯实“美丽茶园”建设基础。坚持推广良种良法,提升茶园绿色精准防控和茶叶安全生产水平,加强茶园集雨喷灌、防霜冻、防病虫害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探索开展茶园冻害个性化保险、茶园作业人员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增强产业综合基础能力。二是全面推进茶叶领域“机器换人”。支持茶叶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茶机具在茶叶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的装备应用,尤其是加快名优茶采摘机械的引进和推广。三是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引导各县(市、区)加强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茶业资源开发利用,打造特色鲜明的茶乡旅游精品线路,避免同质化发展。
第三,要以文化品牌为内核,扩大影响力。一是研究确立茶产业传承发展新理念,提炼深化“绿色茶都”“品质茶都”“越茶行天下”等经典内涵,进一步构建形成系统性的阐述和目标发展体系。二是依托绍兴山水、人文、历史底蕴,在挖掘、传承绍兴茶文化基础上,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具有绍兴特色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矩阵。三是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精心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国内茶叶博览会、节会活动,提高绍兴茶博会的档次和影响力,增强龙井茶越州产区管理能力,统筹宣传茶叶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四,要以主体培育为保障,增强内生力。一是积极引导茶园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茶农采取股份合作、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升集聚功能、深化美丽田园创建;支持茶叶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茶农合作,有序推进茶产业专业化分工,构建茶农生产鲜叶、茶厂规模加工、企业品牌营销的良好格局。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茶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和控股组建大型茶业集团,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要求,与茶场、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发挥联接力、带动力。三是强化人才培育。加强茶业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引进培养,支持本地高校加强茶叶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建立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等长效机制,支持开展国际、国内茶艺交流和技能竞赛,培养一批高素质茶叶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绍兴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