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4 2020-12-191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科技

寒冬采藕,藕香背后几多艰辛

程松景正在藕塘里挖藕。

  秋冬季节,要说起餐桌上最鲜美的时蔬,非莲藕莫属。

  眼下是莲藕成熟、上市的季节。在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涵玉村,随处可见藕农繁忙劳作的景象,他们穿上连身防水裤,半个身子扎在淤泥中,辛勤劳作。

  程松景便是其中一名藕农,他来自江西省鄱阳县,来五乡种藕已有20余年。

  盛夏时节,程松景的藕塘铺满了绿色的荷叶,露出高耸的藕秆,朵朵荷花竞相开放,如凌波仙子般袅袅婷婷、高洁典雅。入秋后,藕塘看上去花残叶碎,藕秆耷拉,满目荒芜,但实际上,泥潭里蕴藏的莲藕慢慢变得肥硕、脆甜。

  “底下可是有生命在成长!”程松景从淤泥里拔出一根莲藕,小心翼翼地捧过头顶,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泥潭取藕是门技术活 

  莲藕从淤泥里挖出来并不容易。

  程松景说,由于藕身脆嫩,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人工挖藕一直难以被取代,挖藕人必须从泥潭里小心取出莲藕。

  只见程松景扛着高压水枪,俯下身弯着腰,大腿以下早已淹没在泥水里。莲藕在水下半米多的位置,他用脚慢慢地试探藕的位置和深度,顺着藕的走向,一只手用高压水枪把莲藕周围的淤泥冲开,另一只手把长长的莲藕拔出来。

  “用高压水枪取藕的方式,更高效一些。”程松景说,过去挖藕要抽干水塘,靠手刨、靠锹挖,较为原始,也比较费时间、费精力,用水枪直接在水下挖藕,莲藕水分保持得更好,外观也干净。

  挖藕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藕农必须将一个完整的藕完好无损地挖出,一旦断了,不但影响保鲜度,还影响价格。“如果没有藕节,藕就容易受到污染,藕眼里灌满了泥沙,很难清洗,而且味道不好。”

  程松景说,挖藕过程中,力道分寸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太用力藕会断掉,力道太小藕又拉不出来。“手还得慢慢摸,确定整段莲藕的走向和长度,这个全靠经验,水枪也不能正对着藕冲,要隔几厘米,否则会把莲藕‘打伤’。”

  挖完藕,程松景把小藕节掰下来,把老了的、烂了的藕节扔掉,留下饱满的莲藕往身后一扔,藕就漂浮在水面上。“只有好的品相才能卖到好价钱。”

  一年三季泡藕塘 

  每年8月份,莲藕进入成熟期,采藕时间可以持续到第二年的5月份。老藕可以在土中安全过冬,只要在春季萌芽前都可以采收,萌芽后部分养分供给芽的生长,会降低藕的品质。

  程松景说,冬天的莲藕最好吃,也最难挖。为了多赚些钱,他们通常会在寒冷的淤泥中挖掘,一天到晚基本都在跟泥巴打交道。凛冬时节,冰水刺骨,采藕人呆在毫无遮挡的藕塘,经受阵阵寒风的肆虐,所受的苦可想而知。

  有句老话专门形容挖藕人的辛苦:“辣椒咽谷酒,苦命人挖藕,别人去烤火,我往湖里走。”

  “吃不了苦的逐渐退出这一行,我坚持下来了。”程松景一边说,一边把冲洗干净的莲藕放在一块泡沫浮板上,“种藕已经种了20多年了,和藕塘的感情也断不了了。”

  种植莲藕20多年,程松景最怕的就是藕塘里出现福寿螺。福寿螺会在莲藕出叶期啮食莲藕嫩叶,受害的藕株光合作用受阻而长势变弱,影响藕节发育,最终导致减产。

  说话间,程松景把挖出的莲藕用泡沫箱装好待运,放在三轮车上。

  “一般每天挖两三个小时,可以挖出100多公斤。”程松景看着一筐筐新鲜的莲藕,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虽然挖藕很辛苦,但比种稻赚得多,今年零售价能卖到每公斤10元。”

  一根根莲藕被整齐地码放在车上,最长的有一米多长,好似儿童手臂般洁白如雪,格外招人爱怜。而采藕人的辛苦劳作,最终变成了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为千家万户的厨房增添缕缕清香。鲍婷婷 季春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