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4 2020-12-191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科技

草莓即将进入上市旺季,部分产区病虫害偏重发生

这些安全防治方法一定要掌握

  当前,正值草莓第一花序开花结果采收期,即将进入上市旺季,然而,据农技人员田间调查,受阴雨天气影响,部分产区的草莓病虫害呈现中等偏重发生态势,草莓种植户一定要加强监测,及时采取安全防控措施,确保草莓生产安全。

  据德清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12月1-7日在舞阳街道、康乾街道、雷甸镇等地田间调查,目前主要有蚜虫、蓟马、叶螨、灰霉病、炭疽病、“空洞病”等病虫发生,总体病害呈中等偏重发生,其中个别大棚草莓的炭疽病和“空洞病”严重发生,而虫害发生较轻。

  调查显示,草莓灰霉病:平均株发病率8.4%,平均叶发病率为3.8%,平均花器发病率为0.7%,目前未见果实发病;炭疽病:不同基地发病情况不一,平均株发病率7.6%,严重田块33.2%;“空洞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基部,也称“断头病”,目前仅康乾街道发生,平均株发病率41.7%,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相差较大,“章姬”草莓发生最为严重,其次为“越秀”,而“红颊”相对较轻;蚜虫:平均有蚜株率为5.5%,平均百株蚜量230头(幅度30-620);蓟马:平均虫株率1.7%,平均百株虫量56头(幅度0-190);叶螨:零星发生。

  根据天气预报,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将会出现阴雨寡照天气,十分有利于草莓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希各地草莓种植户加强病虫监测和田间调查,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防治工作。

  由于当前草莓即将进入上市旺季,因此一定要采取安全防控措施,科学用药,确保草莓质量安全。这些措施要掌握:

  1.农业和物理防治措施。天气晴好时,摘除老叶、弱叶,及早摘除长势弱的侧芽和抽生的匍匐茎,及时去除果实采收完的花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菌滋生。发病或腐烂的枝叶、果实,摘除后带出;炭疽病和“空洞病”发病致死植株,连根拔出,带出棚外集中处理。及时采摘已成熟的果实,避免把商品性差或熟透的果实滞留棚中,导致病菌滋生而扩散传播。

  科学控湿防病。密切观察棚内温湿度。棚内温度白天20℃-25℃、夜间8℃-10℃为宜,棚内湿度控制在50%—60%,可有效控制或减少病害的发生。棚内湿度较高时,利用晴好天气中午,及时通风降湿;阴雨、多雾天气,外面湿度比棚内大,不适合开棚通风。

  对于虫害,可设置防虫网防蚜虫;可设黄板、蓝板诱杀蚜虫和蓟马;投放捕食螨防治蚜虫,根据叶螨发生情况,首次投放每500-1000株草莓释放1瓶,间隔20—30天补充释放1次。

  2.化学防治措施。

  灰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50克/升吡唑醚菌酯EC1500倍液、或唑醚·氟酰胺SC15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SC1500倍液喷雾;“空洞病”:可轮换选用20%噻菌铜SC600倍,或20%噻唑锌SC450倍、或2%春雷霉素AS500倍液等药剂对叶片背片和根茎部均匀喷雾。

  蚜虫(蓟马):可选用20%呋虫胺SG1500倍、或10%氟啶虫酰胺WDG1500倍液、1.5%苦参碱SL 1200倍液、或60g/L乙基多杀菌素SC2000倍液、或10%啶虫脒ME1000倍液等喷雾;叶螨:可选用43%联苯肼酯SC4000倍液、或20%乙螨唑SC6000倍液、或20%丁氟螨酯SC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在点片发生阶段用药,重点喷雾叶片背部,发生严重时可添加内吸性助剂,喷药前先清除老叶,喷雾时重点喷叶背。

  注意事项:尽量掌握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做到一病一药、单剂防治,交替用药;慎用烟熏剂,禁用残效期长的药物;做好档案记录。草莓即将大量上市,采收时要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以农业防治为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确保草莓安全上市。低温时选择晴天高温时段用药,合理轮换使用药剂,减缓抗药性。

  杨凤丽 胡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