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文摘 B04 2020-08-221 2020年08月2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B04版:文摘

变味的“打卡”

  凯撒大帝说:我来,我见,我征服。当代网红说:我来,我拍,我打卡。

  早前社交网络并不发达时,网红中的先锋、潮人里的首领、城市中青年行为艺术爱好者早已摸索出“星巴克+落地窗+咖啡杯+笔记本电脑+沉思者姿态”这套“摆拍”模板。

  而在如今的自媒体网红眼中,上述模板不仅老土过时,还缺乏想象力、趣味性以及“慷慨豪情”。像凯撒大帝骄傲于其作为征服者的身份一样,网红也会通过不断给“摆拍”难度加码,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简单来说,就是你有的我必须有,你没有的我假装有,你最想到达的地方我先踩一脚,你想不到的任何一切我都可以试试。

  比如去旅游拍照,一定不能面对镜头傻笑着比出剪刀手,而是要在最热闹的风景前背对镜头露出后期精修了5个多小时的寂寥侧脸,在空寂浩瀚的风景中躺倒在地,双腿劈叉模拟出天地间一个大写的“人”字;如果能站在水中一定不能站在岸上,如果能趴在悬崖边一定不能蹲在石头旁,如果能拍窗外、脚尖、倒影或手持手机的屏幕,那么一定不要让自己全部入镜……

  这就是社交媒体上刷屏的“打卡照”。配合照片的文字也是要讲究的,絮絮叨叨太多显得有点矫情,清清淡淡一句话,抹去苦思冥想、穿凿附会的痕迹,恰到好处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深度和感情厚度最理想。大多数网红在拍照环节已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因此配图文字一般是百试百灵的“今日打卡”。至于为什么打卡、打了什么卡、去了哪里打卡等一系列信息,都埋藏在照片的边边角角里,让粉丝们自行发掘。在这样一次图片与意念的网络信息交流中,没有人问起酒店是否舒适、行程是否惬意,大家关心的只是“如何拍出这样的照片”,然后一窝蜂似的追去“打卡”。

  上班打卡,不等于这一天的工作就高效;网红打卡,不等于享受一时一地的好氛围、好风景。当年轻人舍弃了现实生活的乐趣与意义,单纯追求和所有网红拍摄同一个角度、同一幅背景、同一种类型的照片时,“打卡”也就彻底成为一场群众行为艺术表演,不可避免地被捆绑在消费时代的战车上,燃烧着多数人的盲从与热情,驶向少数精明人的“套路”。

  (摘自《今晚报》 丁墉/文 2020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