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摘登
农村“草根”文化可以更丰富一些
吴和兴登台5年,演出1000多场,虽然扮演的大多是龙套,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带领的群演队伍,也由早先的不满30人扩大到如今的190多人,多数是十里八乡的农民。从5岁的骑牛牧童,到年过六旬的村里大婶,人人都能从舞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村的文化活动还比较贫乏,一些有文艺天赋的农民也得不到展示,有些村里文化活动显得冷清,缺乏生机。以前,各地乡村曾有不少民间戏班子,有的颇具民间特色,堪称民间的文艺瑰宝,但由于近年来电视、网络的普及,很多村戏班子散伙,一些文艺瑰宝失传,着实可惜。
乡村振兴,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各地应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濒临失传、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艺进行重点扶持,像江西婺源“梦里老家”实景演出那样,积极鼓励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下来,代代相传。同时,各地应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建立文艺队伍,举行文艺表演,开展民俗活动,这不但可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更好地挖掘弘扬民间文艺瑰宝,助推乡村振兴。农民文艺队伍可以根据时代特点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开展民(山)歌演唱会、劳动技能比赛、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不断提高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