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5万余亩稻田跳出“致富虾”
□本报记者 张枥元
金秋时节,走进海盐县通元镇,成片的稻虾综合种养田里,稻浪翻滚,丰收在望。海元米业公司早早做好了收购生态“稻虾米”的准备。“我们向农户免费发放优质稻种,指导农户标准化种养,通过签订订单,秋收时以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稻谷,收益稳定,农户种得放心。”海元米业总经理章云峰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以每吨比市场价高500元的价格收购生态“稻虾谷”,给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章云峰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小龙虾的排泄物成为有机肥,水稻在绿色生态环境中自然生长,米粒更饱满、米香更浓郁。海元米业专门打造了一条生态大米加工线,去年收购的约3500吨“稻虾米”,经精细加工,以每吨约6000元的价格俏销市场,创收超500万元。
多年来,海盐县持续深耕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不断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从“水田种养”到“链通全国”,推动农业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融合”。在小龙虾上市季,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加紧赶制小龙虾预制菜,这条生产线年产量达150万份,年消耗小龙虾1200吨,配合冷链物流,将海盐小龙虾送往全国各地,带动加工产值突破1.2亿元。
产业链的延伸,最终目标是让农民受益。去年,海盐成立稻虾产业联盟,整合种苗、技术、销售等环节的主力企业,联动5万余亩种养基地协同发展。2024年,全县共带动1500多户农户融入稻虾全产业链,户均增收2.5万元。
在望海街道新兴社区,“稻虾共富工坊”成为农户参与产业分工的新平台。405户农户以4000亩土地入股,其中2700亩专用于稻虾综合种养。“入股农户不仅有每亩720元的保底租金,年底还能拿到每亩80元的分红。”工坊负责人介绍,2024年,工坊入股分红总额达23万元。农忙时节,工坊雇请农户参与田间管理,农户既当“股东”又做“工人”,实现“租金+分红+工资”三笔收入。
在销售端,海盐积极打造“盐味农耕”等区域公用品牌,为稻虾产品插上品牌的“翅膀”。走进电商直播基地,主播们正热情推介“稻虾米”等特色产品,“企业+农场+直播”的新模式,让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基地年均线上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全省首个县级小龙虾交易市场也在海盐落地,配备自动分拣、数字化交易和冷链物流系统。在小龙虾上市季,这里日交易能力达10万公斤,2024年交易量达91万公斤,鲜活虾直供上海、杭州等地。
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乡村旅游与农事体验等新业态。近年来,海盐连年举办“小龙虾节”“稻香丰收节”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田园乐趣。甘泉坊生态龙虾城、小龙虾垂钓园、美食周等多元业态,让农村变景区、农田变乐园。仅今年“五一”期间,小龙虾主题美食周就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形成了“游客带来流量,流量转化消费,消费促进增收”的良性循环。
如今,海盐县的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达5.4万亩,“稻+虾”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稻虾产业已成为海盐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