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4 2025-10-181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科技

水稻秸秆如何科学还田

指导意见来了

  我省秋收农作物陆续进入大面积收获期,这也是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时节。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5年水稻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遵循“能收则收、能储则储、能用尽用、宜还则还”的原则,切实做好秋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争抢农时、选用良机、提高质量、加强田管”为关键,规范作业流程,提升水稻秸秆科学还田水平。

  及时排涝降渍

  水稻收获前10-15天,及时排干田面水,对于出现涝害的地块,跟踪积水消退时间,尽早排涝降渍、清淤散墒,尽快恢复农机通行以及作业环境。对于配套排水沟渠的积水地块,应及时疏通沟渠水道,使积水尽快排走。对于田间积水严重且具备排水条件的地块,可采用水泵等排灌设备及时抽排积水,减少浸水时间。对于已无法抽排的积水地块,应及时开沟沥水,可使用挖掘机等在地头、地侧面开挖V型或U型排水沟,确保自流通畅。

  秸秆粉碎抛匀

  选用带有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水稻收获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幅面。秸秆粉碎长度在5-10厘米左右,呈撕裂状,粉碎长度合格率大于95%,漏切率小于1.5%。湿度大的田块,轮式农业机械作业时易发生陷机,破坏耕层土壤结构,在机具选择上,优先选用履带式农业机械,也可将轮式农业机械改造为半履带式农业机械,或加装一对驱动轮胎,增加接地面积。

  不同轮作制度秸秆还田

  稻-油轮作区

  翻埋还田:适用于茬口宽松的水稻—油菜种植区。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留茬高度小于15厘米。秸秆翻埋还田表土处理深度为10-15厘米;有条件时可先采用铧式犁进行秸秆深埋还田,耕层处理深度为25-30厘米,再进行浅旋整地。旋耕后按1.8-2.2米开沟分厢,然后直播或移栽油菜,基肥用量推荐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适当提高前期氮肥用量,以促进秸秆腐解。

  粉碎覆盖还田:适用于茬口紧张的晚熟-季稻-油菜、再生稻—油菜或双季稻—油菜种植区。在水稻收获前1-3天,采用无人机飞播,基肥可采用无人机同步飞施或在水稻收获后一周内撒施。播种后3天内机收水稻,秸秆留茬高度以40-50厘米为宜。水稻收获后10天内采用圆盘开沟机开沟,厢面宽度1.8-2.2米,撒抛沟土均匀覆盖厢面。

  整株覆盖还田:适用于丘陵山地水稻—油菜种植区。水稻收获留茬高度小于30厘米,秸秆整株均匀覆盖在稻桩行间,开厢田块将秸秆均匀覆盖于厢面。采用免耕移栽油菜,基肥穴施;或撒施基肥,再用无人机飞播油菜。

  稻-麦轮作区

  旋耕还田:秸秆平均留茬高度小于15厘米,秸秆粉碎长度5厘米左右。秸秆还田后,可选用65马力以上机械匹配相应幅宽的框架式或高变速箱旋耕机,进行纵横向交叉旋耕作业2次,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旋耕作业后2天内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后开沟,并在表土墒情适宜时镇压保墒,力争一播全苗、壮苗。

  水稻-绿肥种植区

  高留茬粉碎覆盖还田:水稻收获时,秸秆留茬约20-30厘米。单季稻、双季晚稻或再生稻第二季收割后种植紫云英越冬的,可在水稻收割前一周左右,用无人机撒播紫云英种子。翌年春天水稻播种前,用深耕深旋机将水稻秸秆和绿肥作物一起翻埋、整地,作业前建议每亩撒施石灰/碱性土壤调理剂30-50公斤。

  省耕肥管理总站供稿